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工人夜校复原展:刘少奇在宗关水厂夜校讲话指导既济水电工运 既济水电夜校工人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启蒙

新闻中心 > 城市圈频道 > 武汉

2022-03-31 19:44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既济水电工人夜校成立背景
  五四运动后,李大钊、陈独秀、李达等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0年8月,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正式成立后,董必武等把平民夜校识字班办进了纱厂、烟厂、兵工厂,哪里有工人,哪里就有共产主义小组活动的身影。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翌年更名为《新青年》),拉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扫荡封建主义的思想启蒙运动。十月革命后,以《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刊物为阵地,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的新一轮传播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相继出版通俗的工人报刊,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教育。图为《劳动界》、《劳动音》等工人报刊。
  包惠僧(1894~1979年),湖北黄冈人。1920年,参加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在武昌组织共产党临时支部,任支部书记。1921年7月,出席党的一大。1922年-1923年,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长江支部主任,中国共产党北京区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董必武,湖北省黄安(今红安)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人之一,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1920年,董必武创办私立武汉中学,以此为据点,组织学生创办平民夜校、开设工人识字班,旨在接触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既济水电工人建立工人夜校
  在共产主义小组的指导下,汉口既济水电公司工人建立了工人夜校,接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他们是武汉水电工人中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一批人,后来成为领导汉口水电工人大罢工的中坚力量。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先后编辑出版《劳动周刊》、《工人周刊》,在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图为1922年2月5日的《工人周刊》


  指导既济水电工运的思想武器——刘少奇在宗关水厂夜校的讲话
  宗关水厂夜校成立背景
  1926年北伐军攻克武汉的军事胜利,给武汉地区革命的文化宣传教育事业带来了勃勃生机。在大江两岸,许多进步报刊竞相问世,扬葩吐艳;各种革命学校应运而生,如雨后春笋。


  创刊于1926年的《汉口民国日报》,是当时武汉地区影响最为广泛的出版物。该报开辟多种专栏,大量刊登工农运动


  1922年创刊的《向导》周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正式机关报,主要撰稿人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等。北伐战争时期,随中共中央迁往武汉出版发行
  工人在水厂夜校学识字、学唱歌
  既济水电工会在宗关水厂开办了一所夜校,省总工会派来3名老师担任教学工作。


  讲习所夜校授课
  工友们每晚夹着书,带着笔,参加学习。老师不仅教工人识字,还教唱革命歌曲,有当时最流行的《工人歌》《全世界劳工联合起来》。


  《工人歌》


  1926年武汉工人运动讲习所课程表
  刘少奇指导既济水电工运
  1926年11月20日,刘少奇、项英、许白昊等省总工会负责人来到既济水电公司水、电厂和设在兴隆里8号的既济工会办事处,看望全体职工。
  在宗关水厂,刘少奇同工人讲了劳工团结的重要性,又语重心长地说:“过去我们工人受压迫,没有读书的机会。现在我们办了工人夜校,我们工人都应参加学习。有了知识将来的希望是很大的。”


  刘少奇,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图为组织工人运动时的刘少奇
  【编辑:卢士昌】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