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这位湖北老乡在航天发射场当“大管家”,曾为多艘神舟飞船发射保驾护航……

新闻中心 > 城市圈频道 > 武汉

2022-04-07 16:12 来源: ​长江日报-长江网
【字体:
  长江日报-长江网4月7日讯 北京时间2022年4月7日07时4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三号03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获取可靠、稳定的高分辨率SAR图像,为我国海洋 开发、陆地环境资源监测和应急防灾减灾提供业务化应用数据支撑。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14次飞行。


  火箭发射场面。通讯员姚军鹏 摄
  身材高大的王作兵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 系统责任总师,他从测发大厅内的显示屏上目睹该火箭发射全过程后,轻轻地舒了一口气。稍后,他与同事又急忙赶往发射塔架,查看塔架设施设备的受损情况。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多年来,王作兵已形成一套固定的工作模式:发射前15分钟,塔架上的最后一组回转平台被打开,他再次确认所有设备的运行参数正确和状态良好后,才和塔架上的同事撤离发射区;发射后,他和同事立即再次返回到尚在散发着烤焦味的塔架上,精心地对设备作全面检查。
  立志为航天事业贡献自己力量
  4月6日,长江日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王作兵是荆州市荆州区人,其父母是农民。从上小学时起,王作兵一直是老师与同学眼中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王作兵的工作照。通讯员姚军鹏 摄
  1999年,王作兵从荆州市江陵中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尔滨工程大学理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就读。在上高中与读大学期间,主要是受到我国神舟一号到四号飞船发射成功的影响,王作兵对航空航天技术产生了浓厚兴趣,经常阅读有与航空航天技术有关的书籍,立下了为祖国航天事业贡献自己力量的志向。
  2003年6月,王作兵从哈尔滨工程大学毕业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前往地处大漠戈壁中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十九年来,他一步一个脚印,从 助理工程师干起,渐渐地成长为高级工程师,累计参与了近百次航天发射任务。
  据了解,王作兵是一位有18年党龄的 共产党员。因为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曾与多位同事一道,获得了2017年度曾宪梓载人航天基金奖突出贡献奖。
  他是航天发射场里的“大管家”
  2019年,王作兵被任命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 系统责任总师。有人说他是个“大管家”,他管的这个“家”,就是整个航天发射场。


  王作兵的工作照。通讯员姚军鹏 摄
  整个航天发射场有加注供气、塔架平台、空调水暖、供配电、消防等14个 系统2000余套设施设备。“王总的最主要的工作职责,就是确保这些 系统与设施设备保持良好的状态。”王作兵的同事邹俊说。
  “我们大量的工作都是在发射前完成的。每次发射后,我们都要让相关设施设备的状态快速恢复到下一发任务发射前的准备状态!”对每一个任务流程需要用到的设施设备及其性能状态,王作兵都了如指掌。
  面对超高密度、超高强度、超高难度的航天发射任务,如何确保发射场设施设备发射状态良好?王作兵给出答案很简单:功在平时。
  “每次任务前,王总都要精心组织筹谋,对每一台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对 测试厂房上千个插座反复检测,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年轻科技人员纪伟国说,王作兵对关键设备技术状态管控要求极为严格,在王作兵眼里没有“小问题”。每一次,王作兵都会组织人员利用任务间隙对设备进行检修检测,对设备的重要接点、关键部位进行复检,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进行应急处置演练,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有效增强了地面设施设备保障的时效性和可靠性。
  “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迅速,为了满足新型号火箭、卫星的发射需要,发射场也在不断进行建设改造;加上载人航天发射和多型号卫星发射任务并行,迫使我们不得不创新工作方法,提前发现并处理问题隐患,确保了任务过程和结果双圆满。”王作兵说道。
  针对卫星发射塔架射后恢复时间短、状态转换多等实际情况,王作兵和团队研究建立了发射塔架射后恢复工作标准化流程体系,不断完善发射场工作的相关规范。
  为了提高发射场的智慧化水平和综合保障能力,王作兵和团队积极推进地面设备信息化建设,全程参与“卫星发射场塔勤 系统智能化研究和建设”工作,努力实现现场无人值守、减员增效的目标。现在,发射场的负责人可以在办公室电脑上,随时查看发射场的工作情况。记者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信息中心看到,通过显示大屏,就可以清晰看到各个 系统设备运行的参数和厂房内操作人员的工作情况。
  曾为多艘神舟飞船发射保驾护航
  测发部门工程师杨建说,王作兵做起事来雷厉风行,效率很高,曾为多艘神舟飞船的发射保驾护航:“如在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准备阶段,王总负责了20余项建设改造工作。他及时协商各个施工队调整工作计划,协调解决了改造过程中发现的46个问题,有效避免了建设项目相互制约影响任务进度。”


  王作兵的工作照。通讯员姚军鹏 摄
  2021年6月,神舟十二号任务产品转运到发射区后,突然遭遇大风降温天气,没过多久,发射场信息中心大屏上显示,发射塔架整流罩空调出风口湿度参数超标。接到值班电话后,王作兵赶紧从床上爬起来赶往发射场。他带领空调 系统的同志们连续工作48小时,反复比对、反复调整,终于把问题解决了。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发生,他们还及时制定了针对性的方案预案。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成功后,王作兵与同事才松了一口气。
  他说:“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设备换季 维护保养,吊车、电梯等特种设备检测,厂房高效过滤器更换,轨道转换车大修改造……”王作兵把自己每天的工作日程表都排得满满当当的。
  王作兵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家离发射场只有15分钟的车程,他每天一早就去上班,经常工作到第二天凌晨才回到家中。儿子好几次跟妈妈说:“我想爸爸了。”王作兵的微信头像是他和儿子的合影:儿子拉着他的耳朵;父子两人头挨着头,脸上均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王作兵说,他也很想经常陪在儿子的身边…… 


  王作兵与家人在一起。通讯员姚军鹏 摄
  “我很理解他、也非常支持他的工作,我一直努力把家照顾好,让他工作起来没有后顾之忧。”王作兵的妻子邓雪去年还接下了测发部门家属委员会副主任的工作,经常带着大家把亲手做好的“成功包”“爱心粽”送到发射一线,给丈夫们鼓劲加油。
  “我们的工作就是确保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让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既然选择了从事这份工作,我觉得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是有意义的,也是值得的!”王作兵微笑着说。(通讯员张艳 江佳丽 长江日报记者陈奇雄)
  【编辑:熊展平】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