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唤起青春记忆,他们也曾拼搏奋斗过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10日讯(记者蔡欣星 通讯员李佳玮)10日,东西湖区工人文化宫里陈列的一件件带着时光印记的老物件,勾起了一群老人的青春记忆。
日前,共青团东西湖区委员会在东西湖区工人文化宫举办了“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建团100周年展览,一批热心团干部主动捐赠当年的老物件进行展出,并与年轻团干部分享难忘故事。

梁冬芳在展览中看到了自己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武汉市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证。长江日报记者蔡欣星 摄
展览墙上,讲述青岛国棉六厂青年团员郝建秀创造“细纱工作法”的展框,让梁冬芳久久驻足。“她就是那个时候激励我们的偶像。”今年68岁的梁冬芳家住东西湖新沟镇街燕岭社区,退休前曾是东西湖棉纺厂的细纱工人,曾获得武汉市操作能手称号。1979年,她作为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武汉市第七次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武汉市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证。长江日报记者蔡欣星 摄
梁冬芳回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武汉市第七次代表大会是当年3月在武汉剧院举行的,这次大会明确了要把团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为把武汉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而奋斗,要带领青年做现代化建设的英勇突击队。“我能作为代表参加非常自豪。”梁冬芳说。
在成为代表前,梁冬芳曾连续多次获得武汉市操作能手称号,“比的就是谁做得又好又快。”梁冬芳说,当时比赛的一个项目就是接棉纱头,自己32秒可以接10个头,且没有一个次品。退休后,梁冬芳又在社区主动做起志愿者,参与“党员一帮一”项目,去关心和帮扶比自己年纪更大的孤寡或空巢老人。
胡四云则是印有“七九年新长征突击手表彰大会”脸盆的主人。1976年,高中毕业的她被分配至新沟农场生产队,担任团支部书记,因为有文化,她经常利用业余甚至是晚上的时间,教大家读书识字。那时,她还经常主动组织青年团员,帮困难家庭挑水、扫地。因为工作表现突出,1979年,共青团新沟农场委员会将她评为“新长征突击手”,并用这个脸盆作为奖品。

展览吸引不少人学习、参观。长江日报记者蔡欣星 摄
东西湖团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展览共展出各类图片417张、实物104件,其间许多展品和照片是第一次与大家见面。他们希望通过此次展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激励广大团员青年践行初心、砥砺奋进。
【编辑:汪宇瑾】
日前,共青团东西湖区委员会在东西湖区工人文化宫举办了“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建团100周年展览,一批热心团干部主动捐赠当年的老物件进行展出,并与年轻团干部分享难忘故事。

梁冬芳在展览中看到了自己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武汉市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证。长江日报记者蔡欣星 摄
展览墙上,讲述青岛国棉六厂青年团员郝建秀创造“细纱工作法”的展框,让梁冬芳久久驻足。“她就是那个时候激励我们的偶像。”今年68岁的梁冬芳家住东西湖新沟镇街燕岭社区,退休前曾是东西湖棉纺厂的细纱工人,曾获得武汉市操作能手称号。1979年,她作为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武汉市第七次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武汉市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证。长江日报记者蔡欣星 摄
梁冬芳回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武汉市第七次代表大会是当年3月在武汉剧院举行的,这次大会明确了要把团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为把武汉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而奋斗,要带领青年做现代化建设的英勇突击队。“我能作为代表参加非常自豪。”梁冬芳说。
在成为代表前,梁冬芳曾连续多次获得武汉市操作能手称号,“比的就是谁做得又好又快。”梁冬芳说,当时比赛的一个项目就是接棉纱头,自己32秒可以接10个头,且没有一个次品。退休后,梁冬芳又在社区主动做起志愿者,参与“党员一帮一”项目,去关心和帮扶比自己年纪更大的孤寡或空巢老人。
胡四云则是印有“七九年新长征突击手表彰大会”脸盆的主人。1976年,高中毕业的她被分配至新沟农场生产队,担任团支部书记,因为有文化,她经常利用业余甚至是晚上的时间,教大家读书识字。那时,她还经常主动组织青年团员,帮困难家庭挑水、扫地。因为工作表现突出,1979年,共青团新沟农场委员会将她评为“新长征突击手”,并用这个脸盆作为奖品。

展览吸引不少人学习、参观。长江日报记者蔡欣星 摄
东西湖团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展览共展出各类图片417张、实物104件,其间许多展品和照片是第一次与大家见面。他们希望通过此次展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激励广大团员青年践行初心、砥砺奋进。
【编辑:汪宇瑾】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