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湖北6项考古发掘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234家博物馆服务群众4000多万人次

新闻中心 > 城市圈频道 > 武汉

2022-06-01 20:02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6月1日讯(记者谭德磊)6月1日,中共湖北省委“喜迎党代会 荆楚谱新篇”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九场发布会召开,专题介绍五年来我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情况。省文旅厅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省推动荆楚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据介绍,荆楚文化的全局地位更加突出。我省坚持“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实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开展50余项考古发掘,8次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8次获得“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6项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其中,石家河出土的玉器代表了当时东亚玉器制作最高水平;曾随系列考古新发现揭示了一个史书上没有记载的方国,使曾国成为周代考古中文化面貌揭示最完整、最全面的诸侯国;云梦郑家湖墓地出土了达700余字的“中华第一长文觚”,生动呈现了大一统进程的历史细节,这一系列重大成果为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提供了有力实证。
  我省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点亮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组织全省234家各级各类博物馆,利用257万余件(套)馆藏文物和标本,每年推出展览1100多个、举办社教活动1万多场、服务群众4000多万人次。特别是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新馆建成开放后达到了“全国领先、国际一流”展陈水平,容纳观众量实现翻番。如今,走进博物馆“于方寸之间一览万年”,成为社会大众的普遍风尚。依托深厚的文化资源,我省推出“世界遗产之旅”“楚文化之旅”“智慧三国之旅”等文化旅游线路,打造《知音号》《盛世唐城之大唐倚梦》等文化旅游产品,举办“非遗集市”“非遗时装秀”“非遗在社区”“非遗进景区”等推广活动,形成了文物热、非遗热、文化旅游热的社会氛围,带动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历史街区、踏访人文山水,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近年来,荆楚文化的时代特征更加彰显。我省通过组织理论研究(如长江中游地区文明起源研究、楚文化研究、湖北考古发现综述)、开展政校合作(与武汉大学共建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与湖北大学共建文化遗产学院)、举办节庆活动(如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打造艺术精品(汉剧《优孟衣冠》、楚剧《万里茶道》、花鼓戏《戒石碑》)等方式,把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抚夷属夏的开放气度、一鸣惊人的创新意识等极具荆楚文化特质的时代精神,提炼出来、传播开来,转化为全省上下推动“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精神动力。
  据了解,我省坚持用荆楚文化展示湖北形象,推出“荆楚文化走世界”“荆楚文化丝路行”“五洲游客聚湖北”等文化交流品牌,以文化自信构建开放格局。坚持守正创新、推陈出新,顺应新时代文化传播规律,开展了系列文旅创意奖评选活动,全国网友竞相通过各具创意的方式生动讲述湖北故事、荆楚文化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形成“出圈”和“破圈”效应,激活了荆楚文化的“一池春水”,使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编辑:汪宇瑾】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