硚口区荣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用“创新”引领服务,当好社区居民健康“管家”
长江网讯(记者 臧诗琴 通讯员 王芳)医者仁心,以高尚情操,行仁爱之术。在硚口区,有一家社区医院,秉承着“实干、自强、精业、创新”文化理念,从健康需求出发,不断更新服务、理念、技术,致力当好社区居民健康“管家”。近日,记者探访硚口区荣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为“中心”),收集了不少这家社区医院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温情故事。

硚口区荣华街卫生服务中心。王芳 摄

硚口区荣华街卫生服务中心镌刻文化理念墙面。
在实实在在中为居民服务,她找到职业荣誉感
5月30日15时,中心全科门诊护士长肖泉英提着两个医药箱,骑着她的小电瓶车出门了。30日下午,有两位患者需要她上门服务。
肖泉英先来到玉带家园,病人是的76岁汪先生,汪先生今年3月做完压疮手术,换药工作由肖泉英负责。

肖泉英为患者提供上门服务。记者臧诗琴 摄
15时10分,记者随着肖泉英来到了患者家里,开门的是汪先生的妻子朱女士。进门后,肖泉英开始为汪先生换药。
据记者向朱女士告了解到,汪先生做完脊椎手术后,因长期卧床,造成了严重压疮。今年3月,汪先生做了压疮手术,需隔1~2天换一次药。因为年龄原因,到医院去换药交通成本高,自己在家操作又不专业。朱女士通过微信群了解到荣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提供上门换药服务的,对上门换药服务表示非常感激。
朱女士说:“肖护士,脾气好又好,人又热心,老伴这几天小便不通畅,肖护士就告诉我们用热毛巾敷肚子,非常有用。”
15时40分,肖泉英结束玉带家园的工作,起身前往幸福一村,为82岁的俞先生提供服务,她为这个家庭提供上门服务已经一年了。
据了解,肖泉英在中心工作16年了,2019年11月转到全科门诊。她了解到,来中心就诊的患者老年人偏多,有些家庭儿女不在身边,老人行动不便,有些还是独居老人,她由此萌发了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上门服务的想法。
在她的推动下,“社区服务延伸小组”成立,从最初的一月只有3、4个上门服务案例,如今每月接近50例,肖泉英说:“我认为这就是社区医院应该做的事情,作为一名护士,在实实在在中为居民服务,我找到了职业荣誉感。”
转变思想观念,为家庭所有成员健康“把关”
“家庭医生不仅是为个人服务的医生,更是为一个家庭提供健康管理、科学建议,对整个家庭的健康‘把关’的团队。”荣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方高玲说,转变思想观念非心血来潮,而理应如此。
社区居民严先生在2014年被诊断出了肾病,在方高玲的调理下,8年来肾功能没有恶化。严先生和妻子王女士身上不舒服时,会咨询方高玲。
2019年的一天,73岁的王女士在家突发头昏,电话询问方高玲,方高玲判断王女士有早期中风的症状,她快速决断,让王女士到中心来诊断,果不其然是脑梗,但因干预及时,目前王婆婆生活质量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类似王女士和张先生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在中心工作15年,方高玲对待每一位居民都做到尽心尽力。社区里有一户家庭,丈夫是残疾人,身上有慢性病痛,妻子和女儿有高血压,方高玲根据医学专业知识,分门别类推荐这家人到专门的门诊去治疗。目前,妻子和女儿的高血压在方高玲的调理下,恢复到了正常的范围,丈夫在中心中医药门诊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家庭医生并非局限于诊断、治疗,应该是及时干预、防止病情恶化,为居民提供正确的诊治办法,守护好居民健康,让患者少走弯路。”方高玲说。
据悉,目前,荣华街社区居民总人数3.6万,2021年签约家庭的居民有11751余人,签约率32.6%。
探索新服务模式,由“等人来”转变为“走出去”
“五年了,看着荣华中心的环境越来越好了。”6月1日下午,社区居民吴阿姨带着5岁半的孙子到中心来做免费体检时,顺便咨询打水痘疫苗的问题,她告诉记者,孙子刚出生时,就在中心打疫苗,她思虑了一会儿,感叹道:“荣华中心这五年多的变化真大呀!”

居民在公共卫生科咨询接种疫苗。记者臧诗琴 摄
对中心有着深厚感情的还有夏女士,她也有个5岁的孩子,孩子出生第一针疫苗就是在中心打的。目前,她已搬到了其它小区,但对中心的服务依旧念念不忘。“我们宝妈有个群,八百多人在里面,大家有什么问题,在群里一丢,晚上十点多了,中心的医护人员也还在解答,很暖心。”夏女士说,她家孩子打疫苗,她还是会带孩子到中心来,因为她们信任中心。

公卫科护士长杨帆在为居民解答疑惑QQ聊天截图。
记者在“荣华妈妈群2”QQ群中看到,5月23日,有居民在群里询问,孩子打完疫苗后,头晕头疼、精神不好等情况,中心公共卫生科护士长杨帆在晚上9时36分还为居民解答疑惑。“在荣华社区辖区内有9个小区,每个小区都有独立的群,我们医护人员合理搭配,在群里街道居民关于健康的疑惑。有些居民不住在荣华社区,只要她们提问了,我们都会解答。”杨帆说。
疫苗预约平台截图。
据了解,近年来,荣华中心公共卫生科致力于探索新服务模式。2021年,中心在微信公众号“硚口区荣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开通了疫苗预约服务,社区居民可分时段预约疫苗,能有效减少了聚集,提高接种效率,方便居民的生活。
为让更多的人能享受到服务,公共卫生科还与“约苗”微信公众号、阿里健康合作,在这两个平台上,发布疫苗的信息,进一步扩大线上服务范围。杨帆说:“不只是公共卫生科在转变创新服务模式,由‘等人来’转变为‘走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公共卫生科有这项服务,当居民需要的时候,也能享受到这些服务。”
【编辑:谢源】
“社区居民的需求是公共卫生科的服务导向。”该中心主任曾红兵介绍,近5年来,中心创新破局,打造全科与专科协同、救治与管理结合、医疗与预防融合的医疗服务新模式,致力让更多的居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和医疗服务均等化,所带来的好处及实惠。
【编辑:谢源】

硚口区荣华街卫生服务中心。王芳 摄

硚口区荣华街卫生服务中心镌刻文化理念墙面。
在实实在在中为居民服务,她找到职业荣誉感
5月30日15时,中心全科门诊护士长肖泉英提着两个医药箱,骑着她的小电瓶车出门了。30日下午,有两位患者需要她上门服务。
肖泉英先来到玉带家园,病人是的76岁汪先生,汪先生今年3月做完压疮手术,换药工作由肖泉英负责。

肖泉英为患者提供上门服务。记者臧诗琴 摄
15时10分,记者随着肖泉英来到了患者家里,开门的是汪先生的妻子朱女士。进门后,肖泉英开始为汪先生换药。
据记者向朱女士告了解到,汪先生做完脊椎手术后,因长期卧床,造成了严重压疮。今年3月,汪先生做了压疮手术,需隔1~2天换一次药。因为年龄原因,到医院去换药交通成本高,自己在家操作又不专业。朱女士通过微信群了解到荣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提供上门换药服务的,对上门换药服务表示非常感激。
朱女士说:“肖护士,脾气好又好,人又热心,老伴这几天小便不通畅,肖护士就告诉我们用热毛巾敷肚子,非常有用。”
15时40分,肖泉英结束玉带家园的工作,起身前往幸福一村,为82岁的俞先生提供服务,她为这个家庭提供上门服务已经一年了。
据了解,肖泉英在中心工作16年了,2019年11月转到全科门诊。她了解到,来中心就诊的患者老年人偏多,有些家庭儿女不在身边,老人行动不便,有些还是独居老人,她由此萌发了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上门服务的想法。
在她的推动下,“社区服务延伸小组”成立,从最初的一月只有3、4个上门服务案例,如今每月接近50例,肖泉英说:“我认为这就是社区医院应该做的事情,作为一名护士,在实实在在中为居民服务,我找到了职业荣誉感。”
转变思想观念,为家庭所有成员健康“把关”
“家庭医生不仅是为个人服务的医生,更是为一个家庭提供健康管理、科学建议,对整个家庭的健康‘把关’的团队。”荣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方高玲说,转变思想观念非心血来潮,而理应如此。
社区居民严先生在2014年被诊断出了肾病,在方高玲的调理下,8年来肾功能没有恶化。严先生和妻子王女士身上不舒服时,会咨询方高玲。
2019年的一天,73岁的王女士在家突发头昏,电话询问方高玲,方高玲判断王女士有早期中风的症状,她快速决断,让王女士到中心来诊断,果不其然是脑梗,但因干预及时,目前王婆婆生活质量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类似王女士和张先生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在中心工作15年,方高玲对待每一位居民都做到尽心尽力。社区里有一户家庭,丈夫是残疾人,身上有慢性病痛,妻子和女儿有高血压,方高玲根据医学专业知识,分门别类推荐这家人到专门的门诊去治疗。目前,妻子和女儿的高血压在方高玲的调理下,恢复到了正常的范围,丈夫在中心中医药门诊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家庭医生并非局限于诊断、治疗,应该是及时干预、防止病情恶化,为居民提供正确的诊治办法,守护好居民健康,让患者少走弯路。”方高玲说。
据悉,目前,荣华街社区居民总人数3.6万,2021年签约家庭的居民有11751余人,签约率32.6%。
探索新服务模式,由“等人来”转变为“走出去”
“五年了,看着荣华中心的环境越来越好了。”6月1日下午,社区居民吴阿姨带着5岁半的孙子到中心来做免费体检时,顺便咨询打水痘疫苗的问题,她告诉记者,孙子刚出生时,就在中心打疫苗,她思虑了一会儿,感叹道:“荣华中心这五年多的变化真大呀!”

居民在公共卫生科咨询接种疫苗。记者臧诗琴 摄
对中心有着深厚感情的还有夏女士,她也有个5岁的孩子,孩子出生第一针疫苗就是在中心打的。目前,她已搬到了其它小区,但对中心的服务依旧念念不忘。“我们宝妈有个群,八百多人在里面,大家有什么问题,在群里一丢,晚上十点多了,中心的医护人员也还在解答,很暖心。”夏女士说,她家孩子打疫苗,她还是会带孩子到中心来,因为她们信任中心。

公卫科护士长杨帆在为居民解答疑惑QQ聊天截图。
记者在“荣华妈妈群2”QQ群中看到,5月23日,有居民在群里询问,孩子打完疫苗后,头晕头疼、精神不好等情况,中心公共卫生科护士长杨帆在晚上9时36分还为居民解答疑惑。“在荣华社区辖区内有9个小区,每个小区都有独立的群,我们医护人员合理搭配,在群里街道居民关于健康的疑惑。有些居民不住在荣华社区,只要她们提问了,我们都会解答。”杨帆说。
疫苗预约平台截图。
据了解,近年来,荣华中心公共卫生科致力于探索新服务模式。2021年,中心在微信公众号“硚口区荣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开通了疫苗预约服务,社区居民可分时段预约疫苗,能有效减少了聚集,提高接种效率,方便居民的生活。
为让更多的人能享受到服务,公共卫生科还与“约苗”微信公众号、阿里健康合作,在这两个平台上,发布疫苗的信息,进一步扩大线上服务范围。杨帆说:“不只是公共卫生科在转变创新服务模式,由‘等人来’转变为‘走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公共卫生科有这项服务,当居民需要的时候,也能享受到这些服务。”
【编辑:谢源】
“社区居民的需求是公共卫生科的服务导向。”该中心主任曾红兵介绍,近5年来,中心创新破局,打造全科与专科协同、救治与管理结合、医疗与预防融合的医疗服务新模式,致力让更多的居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和医疗服务均等化,所带来的好处及实惠。
【编辑:谢源】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