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光纤上制备几十万个光纤传感器,武汉院士团队用传感光缆助推智慧城市建设

武汉地铁8号线在国际上首次采用大容量阵列光栅传感网络技术,形成全套地铁工程结构全时全域监测系统。通讯员赵薇一 摄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6月25日讯6月24日,在武汉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理工光科”)一楼展示厅的声听监测区域,一段音乐通过一根传感光缆、一个信号处理器,实现了高保真、同步瞬间还原。
长期以来,国内外众多行业领域的智能化都因缺乏先进可靠的传感网络,导致发展进程缓慢。针对这个现状和难点,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与网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姜德生院士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武汉市科技局成果转化项目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十余年艰苦努力,率先研制成功光栅阵列传感网络,成为目前国内外唯一能够在一根光纤上制备几十万个光纤传感器的单位。
省党代会提出,要发挥高校院所的创新源头作用,打通“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聚集”转化链条。理工光科总经理江山介绍,作为中国光纤传感领域唯一主板上市企业,该公司与姜德生院士团队开展紧密合作,积极推进该项重大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卓有成效地解决了先进光纤传感网络一系列工程化应用难题,为机场智能跑道、高速公路智能道面、地铁隧道工程结构监测等领域提供了世界领先的解决方案并成功进行示范应用,获得高度认可和广泛好评,显现了巨大的市场应用前景。
在即将通航的鄂州花湖机场,姜德生院士团队与理工光科建立了5万多个测点的大容量光栅阵列传感网络,实现了跑道全域全时全天候的信息感知。这是迄今为止全球传感器规模最大的智能跑道系统,也是世界第一条实现全域智能感知的机场跑道。
针对智慧公路建设,姜德生院士团队研发了多种用于智慧公路的大容量阵列光纤光栅传感网络,在国内外率先实现实时监测道路全域车辆、基础设施健康状况等多源重要信息,并与湖北交通投资集团合作建设了国内首条光纤智慧高速公路。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江山说,理工光科会始终坚持与院士团队紧密合作,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为智慧高速、智能跑道、智慧桥梁、智慧地铁、智慧管线等重要行业领域提供完整先进的解决方案,实现“纤联万物,智感世界”。
(长江日报记者陈洁 谭芳 通讯员赵薇一)
【编辑:汪宇瑾】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