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厂安全员顶暑热上工地,脚下却“如履薄冰”
7月26日下午2时50分,长江新区谌家矶再生水厂项目工地,热火朝天。项目安全管理部副部长杜玄武跟往常一样,穿着发白的灰色工作服,套件反光背心,拿起本子和笔,走上工地。工人们下午3时上班,他总会到得早一点。
杜玄武工作的场景。 记者刘斌 摄
站在入口处,杜玄武和每一个工友打招呼,帽子没有戴正的,他立即上前帮忙纠正。
长江新区谌家矶再生水厂工程是全省首个“全埋式”再生水厂。这座相当于10个足球场大小的再生水厂,可将长江新区谌家矶地区兼顾百步亭、丹水池地区超36万人口产生的生活污水变废为宝。
29岁的杜玄武是中交二航局该项目的安全负责人。眼下,项目进入到最关键的施工环节,为了确保8月10号封顶目标顺利实现,杜玄武需要不间断地排查现场安全隐患并监督整改,确保现场施工安全。他说,安全管理是链条管理,哪个链条上锈了,或者齿断了,就运转不正常了,现场就会出问题。
杜玄武工作的场景。 记者刘斌 摄
施工现场,局部盘扣支架开始拆除,现场散落着一些木架与钢筋。杜玄武轻车熟路,先来到地下施工层。因为光线照不进来,支撑木板上贴着用来照明的简易灯条,通道两侧挂着安全管理部特地为工人们提供的避蚊灯。越往里走,光线越暗,空气越潮湿闷热,走了没一会,杜玄武后背全汗湿了,汗水顺着头盔、发梢流进眼里,他眨了几眼,依然密切地观察眼前工人的施工情况,不敢放松。“把安全帽戴好,注意安全!”他发现一位工友未规范佩戴安全帽,赶紧上前。
杜玄武工作的场景。 记者刘斌 摄
走出地面,杜玄武习惯性地用手遮了遮太阳,开始观察头顶起重吊装吊具钢丝绳的状态。很快,他的脸上就又挂满了水珠。下一个目标是吊塔,20多米高的吊塔,需要一口气爬上去。攀爬的梯子,金属制成,隔着手套仍觉得“烫手”。可接近20分钟的攀爬过程,杜玄武基本没有停顿,动作敏捷手脚利落。他说:“最初也不敢爬,上去一趟得四五十分钟,现在如果天气好,一刻钟就能到顶”。
为了防暑,工地配了三十多个应急箱,里面全是人丹、藿香正气口服液这样的防暑药品,工人们有需要就自取,药减少一半会立即补满。项目部每天会熬两次花红茶,一次四大缸。工作时间也改到了上午7时至11时,下午3时至晚上7时,避开了最高温的时段。
每天上午下午各绕一圈,杜玄武的步行记录2万步打底。“安全标准越高,压力就越大”,尽管高温下作业,但杜玄武始终觉得脚下如履薄冰。
杜玄武工作的场景。 记者刘斌 摄
施工现场值班室处有一块安全生产公示牌,记录着安全生产天数,7月26日是安全生产无事故的第552天。杜玄武希望这个数字能持续增长至项目顺利收官。
(长江日报记者汪文汉 实习生李雪澜 通讯员宋岳萌)
【编辑:赵可】
杜玄武工作的场景。 记者刘斌 摄
站在入口处,杜玄武和每一个工友打招呼,帽子没有戴正的,他立即上前帮忙纠正。
长江新区谌家矶再生水厂工程是全省首个“全埋式”再生水厂。这座相当于10个足球场大小的再生水厂,可将长江新区谌家矶地区兼顾百步亭、丹水池地区超36万人口产生的生活污水变废为宝。
29岁的杜玄武是中交二航局该项目的安全负责人。眼下,项目进入到最关键的施工环节,为了确保8月10号封顶目标顺利实现,杜玄武需要不间断地排查现场安全隐患并监督整改,确保现场施工安全。他说,安全管理是链条管理,哪个链条上锈了,或者齿断了,就运转不正常了,现场就会出问题。
杜玄武工作的场景。 记者刘斌 摄
施工现场,局部盘扣支架开始拆除,现场散落着一些木架与钢筋。杜玄武轻车熟路,先来到地下施工层。因为光线照不进来,支撑木板上贴着用来照明的简易灯条,通道两侧挂着安全管理部特地为工人们提供的避蚊灯。越往里走,光线越暗,空气越潮湿闷热,走了没一会,杜玄武后背全汗湿了,汗水顺着头盔、发梢流进眼里,他眨了几眼,依然密切地观察眼前工人的施工情况,不敢放松。“把安全帽戴好,注意安全!”他发现一位工友未规范佩戴安全帽,赶紧上前。
杜玄武工作的场景。 记者刘斌 摄
走出地面,杜玄武习惯性地用手遮了遮太阳,开始观察头顶起重吊装吊具钢丝绳的状态。很快,他的脸上就又挂满了水珠。下一个目标是吊塔,20多米高的吊塔,需要一口气爬上去。攀爬的梯子,金属制成,隔着手套仍觉得“烫手”。可接近20分钟的攀爬过程,杜玄武基本没有停顿,动作敏捷手脚利落。他说:“最初也不敢爬,上去一趟得四五十分钟,现在如果天气好,一刻钟就能到顶”。
为了防暑,工地配了三十多个应急箱,里面全是人丹、藿香正气口服液这样的防暑药品,工人们有需要就自取,药减少一半会立即补满。项目部每天会熬两次花红茶,一次四大缸。工作时间也改到了上午7时至11时,下午3时至晚上7时,避开了最高温的时段。
每天上午下午各绕一圈,杜玄武的步行记录2万步打底。“安全标准越高,压力就越大”,尽管高温下作业,但杜玄武始终觉得脚下如履薄冰。
杜玄武工作的场景。 记者刘斌 摄
施工现场值班室处有一块安全生产公示牌,记录着安全生产天数,7月26日是安全生产无事故的第552天。杜玄武希望这个数字能持续增长至项目顺利收官。
(长江日报记者汪文汉 实习生李雪澜 通讯员宋岳萌)
【编辑:赵可】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