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湿地上的城市,这就是武汉!

新闻中心 > 都市圈频道 > 武汉

2022-11-05 09:06 来源: 新华网
【字体: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长江流经的城市中
  她有着“江城”的美名
  这里
  通江达海、江汉朝宗


  图为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核心港阳逻港。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有人说
  生活在这里真幸福
  江景房、湖景房满大街都是


  武汉江景。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有人说
  这里的人都是天生的“浪里白条”
  到凌波门“跳东湖”
  到汉阳门“下饺子”
  到长江里游个泳
  乐此不疲


  武汉渡江节——武汉一年一度的游泳盛会。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166个湖泊星罗棋布
  165条河流交错纵横
  145公里长江岸线蜿蜒曲折
  1624平方公里湿地美景如画
  这就是武汉
  一座伴水而生的城市
  一座美丽的“湿地之城”


  “江城”武汉。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1
  沧海桑田
  滚滚长江东出三峡
  进入云梦泽后放缓脚步
  江水漫流 泥沙俱下
  冲击成为壮阔的江汉平原
  武汉就位于古云梦泽地带
  江汉平原东部


  武汉江景。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据《左传》《国语》记载
  “云梦”地域广阔
  原为先秦时楚王的狩猎区
  东至大别山麓和幕阜山麓
  西至今宜昌、宜都以东
  北至随州、钟祥、京山一带
  南面以长江为缘
  3500多年前
  依水而建的盘龙城
  被视为武汉的“城市之根”
  从前的先民
  枕水而居 靠水而作
  西汉以来
  由于长江和汉江泥沙淤积
  加之人口增长、农田开垦等原因
  古云梦泽最终演化为现在的江汉湖群
  武汉“百湖之市”的地理形态由此形成
  如今的武汉
  是“一座湿地上诞生的城市”


  蓝天白云下的武汉,一幅美丽的城市风景画。新华网发 赵军 摄
  湿地、森林、海洋
  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广义上的湿地包括
  沼泽、池塘、湖泊、
  海洋的边缘、河口的三角洲等多种类型
  湿地覆盖了地球表面仅6%的面积
  却为4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
  被称为“地球之肾”
  在漫长的岁月中
  武汉依赖着湿地
  湿地改变着武汉
  人与自然在发展与冲突中
  不断寻求平衡
  2
  湿地之城
  武汉的湿地资源“家底丰厚”
  湿地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8.9%
  湿地资源位居全球内陆城市前三


  有10个湿地公园
  其中6个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
  安山国家湿地公园、
  东湖国家湿地公园、
  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
  后官湖国家湿地公园、
  金银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是拥有国家级湿地公园最多的省会城市
  建设了
  蔡甸沉湖、江夏上涉湖、新洲涨渡湖、
  黄陂草湖、汉南武湖
  5个湿地自然保护区


  武汉新洲涨渡湖湿地“水上森林”。新华网发 张斌 摄
  湿地遍布武汉13个行政区
  承载着这里千万人的生活


  武汉金银湖湿地全景。新华网发 程力革 摄
  2013年
  沉湖湿地成功申报国际重要湿地
  让武汉获得了
  申报“国际湿地城市”的敲门砖


  候鸟翔集沉湖湿地。新华网发 魏斌 摄
  沉湖湿地
  位于武汉市蔡甸区西南部
  总面积115平方公里
  是江汉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自然湿地
  也是地球上同一纬度湖泊群中
  唯一的一处典型淡水湖泊和沼泽湿地


  沉湖湿地美景。新华网发 王玉明 摄
  曾经的沉湖
  鸟儿们破坏庄稼
  村民们捕鸟食鸟
  人与鸟一度矛盾激烈
  2013年10月
  武汉在全国率先推出湿地生态补偿机制
  提出对野生动物取食或为了保护湿地
  造成的经济损失
  给予农户一定补偿
  鸟儿“吃饭”有了政府买单
  这一暖心举措
  让野生动物保护更加深入人心
  也让沉湖湿地成为候鸟天堂


  沉湖湿地美景。新华网发 张斌 摄
  青头潜鸭、黑鹳、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
  纷纷现身沉湖
  最多时有近8.5万只候鸟来此越冬
  沉湖湿地因其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被誉为“湿地水禽遗传基因保存库”
  东湖
  一颗镶嵌在城市中央的绿宝石
  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
  是武汉最有名的湖泊
  也是武汉一张世界级的生态旅游名片


  武汉东湖“老鼠尾”风光。新华网发 赵广亮 摄
  城市发展过程中
  东湖曾饱受污染困扰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
  一场漫长而艰苦的东湖治理战拉开帷幕
  从全面截污到排口整治
  从退渔还湖到生态修复
  四十多年的不懈努力
  东湖迎来了美丽蝶变


  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新华网发 蒙晓东 摄
  秋高气爽 漫步东湖
  阳光直透湖底
  水草清晰可见
  鱼儿穿行其中
  水鸟翩翩起舞


  武汉东湖绿道。新华网发 杨亮 摄
  绵延100多公里的东湖绿道
  串联起一个个世界级环湖景观
  吸引无数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青山江滩
  喧嚣的江水边
  人们惬意地享受都市慢生活
  这里曾是满目疮痍的工业码头聚集地
  经过多年的生态治理
  如今已成为滨水乐园和网红打卡地


  武汉青山江滩莺飞草长、绿意盎然。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不仅风景优美
  它还是湖北省首个“海绵”江滩
  城市、堤防、江滩、水景的有机结合
  使它一举获得国际C40城市奖
  “城市的未来”奖和“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在武汉
  湿地是星罗棋布的湖泊
  是穿城而过的江河
  更是四季变换中老百姓家门口的湖光山色


  位于武汉闹市区的解放公园,是武汉市最有代表性的城区公园之一。新华网发 王芳 摄


  武汉西北湖公园——城市中心的小微湿地改造典范。新华网发 李永刚 摄
  武汉将全力打造“湿地花城”
  通过修复湿地生态、
  建设湿地公园、打造田园花海
  让市民乐享湿地之城的江湖风韵和繁花似锦
  3
  美美与共
  十年来
  武汉经济总量
  始终位列全国城市前十,中部城市第一
  与此同时
  武汉的湿地面积整体趋于稳定
  湿地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航拍武汉。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为了守护好一城湿地
  很多普通人几十年如一日默默付出
  成就了不平凡的故事
  秉承“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
  武汉在湿地保护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开创之举
  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
  率先为湿地保护立法
  出台《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
  提出在全市湿地自然保护区实行
  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分区管理
  在全国率先推出湿地生态补偿机制
  用激励机制引导农民调整种植和养殖方式
  率先编制
  《武汉市小微湿地保护和修复指南》
  通过建设小微湿地畅通城市“毛细血管”
  把防洪江滩建成百里生态画廊
  让长江大保护的“武汉经验”走向世界
  此外
  武汉还充分发挥“大学之城”的科创优势
  联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
  30余个NGO组织、20余万志愿者
  形成湿地保护的强大合力
  ……
  如今的武汉
  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湿地之城”
  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新华网发 舒运平 摄
  “水中大熊猫”青头潜鸭
  把武汉当作“中国最南繁殖地”


  武汉江夏潴洋海湿地公园的青头潜鸭。新华网发 李梓固 摄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
  连续9年在武汉天兴洲越冬


  武汉天兴洲越冬的黑鹳。新华网发 魏斌 摄
  截至2022年9月底武汉市发现并记录到445种野生鸟类包括9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


  安山国家湿地公园候鸟翔集。新华网发
  如今的武汉
  是一座“国际湿地城市”
  是全球现有的国际湿地城市中
  唯一的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
  武汉的湿地保护成果
  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武汉江景夜色。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今年是中国加入《湿地公约》30周年
  武汉的湿地故事
  是中国履约30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
  2022年11月5日—13日
  以“珍爱湿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
  《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
  在武汉召开
  这是中国首次承办这一国际湿地盛会
  也是大会首次在“国际湿地城市”举办
  我们将向世界讲述武汉湿地的故事
  也将向世界展示一个新时代的美丽中国


  东湖秋色。新华网发 靳进 摄
  湿地滋养着武汉
  人们呵护着湿地
  人与自然美美与共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美美与共
  万物共生 诗意栖居
  这就是武汉
  一座湿地上的城市
  【编辑:朱曦东】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