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海上看桥、桥上看海,港珠澳大桥未来将开放大桥旅游

新闻中心 > 都市圈频道 > 武汉

2022-12-04 14:05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12月3日,世界交通大会线上论坛落幕。此次大会的主题为“创新·低碳·循环·共享——更可持续的交通”。聚焦集中展示中国建造非凡实力的桥梁建设,长江日报记者专访了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党委副书记、行政总监韦东庆。对方表示,桥梁是城市的醒目地标,既有交通功能又有文化历史功能。以港珠澳大桥为例,目前该项目正在不断挖掘文化内涵,开发文创产品,总结推广大桥建设管理的经验,向世界续写大桥故事。

  韦东庆。

  记者:港珠澳大桥有很多在汉企业参与建设,您能介绍下吗?现在是否依然有湖北企业在发挥作用?    

  韦东庆:湖北人对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与很多建设者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参与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建设的武汉企业接近20家,而且都是在重要的标段、关键的岗位,在此,我要特别感谢这些参与港珠澳大桥的湖北建设者。

  比如时任中铁大桥院副总经理张强担任大桥DB02标项目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中铁大桥院副总工程师胡昌炳担任大桥岛隧工程总监、中铁大桥局总经理谭国顺担任CB05标段项目经理、武船重工副总经理黄新明担任CB02标项目经理、中交二公局一公司副总经理文德安担任青州航道桥的项目经理、铁四院桥梁专家易有淼负责桥梁工程深水区15.824公里施工监理任务……至今,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仍有上十名湖北人参与大桥的运维管理。

  港珠澳大桥强调智能化运维管理,做数字化的大桥,智能化运维要借助无人机、无人船、爬壁机器人等科技手段,我们一个重要的合作单位就在武汉,他们正在帮我们做无人检测船的设计制造,用于检测港珠澳大桥航道水面和水下的情况。

  港珠澳大桥海上日出(2019年8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

  记者:港珠澳大桥是中国的地标,武汉是一座桥都,也有很多地标性质的桥,您是否来参观过?如何看待地标桥的价值?

  韦东庆:我是重庆人,重庆和武汉一样也是桥都,我知道很多重庆的大桥的建设也有武汉人的身影。从武汉长江大桥到港珠澳大桥,武汉在中国桥梁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引领了中国桥梁建设的设计、施工和监理。

  我多次到过武汉。1985年,我第一次出重庆到广州读研究生,就是从重庆出发坐了3天船经过三峡到武汉,再从武汉搭乘火车南下到广州,武汉对我而言十分亲切。

  我对武汉的大桥印象最深的是鹦鹉洲长江大桥,橘红色的大桥非常漂亮。我在考察港珠澳大桥钢箱梁制造车间时来过武汉,当时鹦鹉洲长江大桥还在建设。

  中铁大桥院成立60周年的时候,我又来过武汉,参观了中铁大桥局的桥梁博物馆。其实大桥本身就是一个博物馆,“桥即是馆,馆即是桥”。在我看来,桥梁和城市是结合在一起的,桥梁是城市很醒目的一个地标,比单独的地标建筑更有价值,既有交通功能又有文化历史功能。中国的桥文化源远流长,很多诗歌有桥的身影,神话故事里的喜鹊架桥、西湖的断桥具有浪漫色彩,地标桥的意义超过了交通功能的范围,比如北京的卢沟桥,港珠澳大桥也是如此。

  武汉天气晴好时,能见度极高,从高空远眺长江两岸,水清岸美,可一眼看到6座长江大桥(由近到远依次为:白沙洲长江大桥、杨泗港长江大桥、鹦鹉洲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二桥、二七长江大桥)。 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摄

  记者:港珠澳大桥是中国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有很多象征意义,如何发挥它作为通道之外的作用?

  韦东庆:港珠澳大桥未来将开放大桥旅游,对社会公众开放东人工岛,实现海上看桥、桥上看海、在伶仃洋上看中国的近代史。这一项目一定不是常规的旅游项目,而是集合了爱国主义教育、科普研学于一体的旅游项目,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同时兼顾公益性。

  通车四年来,我们实施“一体两翼”发展规划,提出“工程文创”的大桥品牌开发理念,相继授权多家企业开发百余款大桥文创精品,续写大桥故事,推动港珠澳大桥作为国家新名片走向国际。

  目前,大桥的文创产品涉及文体用品、家用电器、汽车用品、运动户外、服装等品类,我们也推出了一些特殊的文创产品,比如大型交响乐《梦桥》、首款以工程为题材的大桥数字藏品等。最近,港珠澳大桥的文创产品在德国慕尼黑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上精彩亮相,产品包括大桥加热反光工装和手套、加热滑雪服、纯石墨烯加热儿童眼罩等产品,受到了客户的青睐,彰显了中国智造、中国特色。

  记者:中国兴建了不少超级工程,“工程文创”对于重大工程有何价值和意义?

  韦东庆:文化是管理之魂,港珠澳大桥的文化建设是从工程管理中衍生出来的,超级工程的文化在于探讨如何激发建设者的内在驱动力做出精品工程和传世工程。工程文创背后体现的是人的精神,体现建设者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像港珠澳大桥这样的超级工程,讲到桥的故事其实就是讲到人的故事,讲到背后建设者的故事。大桥文化是大桥建设者内在的一种原动力,体现着普通劳动者最伟大的创造精神,需要文创产品将这种精气神以物化的形式体现出来,让社会认识这种文化自信。中国是桥梁大国,有很多世界级的工程,但我们的故事讲得还不够,与基建能力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还需要着力挖掘打造。(长江日报记者王谦)

  【编辑:邓腊秀】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