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8日讯(记者谭德磊 通讯员车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深化区域协同合作,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区域合作,提高承接产业转移质效。市政协委员、民革青山工委会主委、青山区国资集团副总经理刘昱昊建议,武汉发展大湾区“反向飞地经济”,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外溢产业,推动武汉与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实现“孵化在域外、转化在武汉”的产业招商和产业培育新路径,助力武汉精准招商。
图为市政协委员、民革青山工委会主委、青山区国资集团副总经理刘昱昊在武汉两会现场。
刘昱昊表示,发展大湾区“反向飞地经济”,既可实现跨区布局,破解武汉市场体量有限、资本不足等问题,促进“飞出地”和“飞入地”互利共赢;又可实现人才、资本与信息的两地互动,促进重点产业链和供应链循环畅通;还可实现人才需求链与供给链的有效对接,形成研发人员“工作生活在武汉,创业、产业化在深圳”的全新模式。
他建议,首先要设立大湾区“反向飞地园区”,搭建“合作链”。在深圳、广州等城市高标准建设产业园区、孵化器或众创空间,设立飞地招商公司,申报两地企业服务政策。
“我们要建立飞地产业集群招商中心,探索‘招商链’。”刘昱昊说,可以探索多种合作模式,组建合资招商平台。
刘昱昊表示,还可以通过建立企服中心与专业技术平台,深化“服务链”,采取联合共建、股份化运作等方式,实现利益分成和利益共享,让武汉和大湾区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