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下一个三十年
新春伊始,北京一高校课题调研组发布全国百城人心中的光谷形象。“局外人”投票,“创新”登榜首。
光谷是常为新的,起点是梦想。“一束光”点亮“一座城”,一代代光谷人三十年接续奋斗,共同缔造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独树一帜”。
过往皆序章。下一个三十年,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光谷。时间,开启新的书写;光谷,翻开新的华章。
5个大科学装置齐按“快进键”
世界级科研成果相继涌现
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科研人员在科学实验站工作。 记者高勇 摄
今年初,武鄂黄黄规划大纲出炉。光谷绝大部分纳入武汉新城范围,“两高地”建设首当其冲。
“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高地,打造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光谷创新主体多元共生、创新要素多维聚变、创新服务多链融合,完全有条件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市规划编审中心副主任洪旗说。
此前数日,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落户光谷,原籍鄂州的朱松纯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三次问鼎计算机视觉领域国际最高奖项——马尔奖,他被誉为“华人AI领域的顶级学者”。
继人工智能“国家队”中科院自动化所与光谷共建的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注册成立,最新成果“紫初太极”平台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后,光谷在人工智能领域再迈坚实一步。
“勇闯前沿技术‘无人区’,助力武汉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东湖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相距10多公里,总投资21亿元,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优化提升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之中。这个全球规模最大、性能参数领先的脉冲强磁场设施,是落户光谷的第3个大科学装置。
五指成拳,力出一孔。近日发布的光谷创新发展报告显示:五个湖北实验室实体化运行,五个大科学装置加快推进,五个国家创新中心落地建设。
作为创建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主体区,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承载区,东湖科学城建设星夜兼程,光谷战略科技力量雁行矩阵加速构建,为光谷下一个三十年,积蓄创新动能。
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光谷不断强化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密集突破。
“十年磨一剑!破解从设计到制造的芯片‘卡脖子’问题。”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刘世元创立的宇微光学从光谷起步,成功研发全国产、自主可控的计算光刻OPC软件,填补国内空白。
和宇微光学同年组建,武汉国创科刚刚度过两岁生日。其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G4.5新型显示喷印装备,进入武汉华星光电中试生产线。
“未来可以像印报纸一样制造显示屏,为国家新型显示产业‘开道’。”公司总经理、华中科技大学研究员陈建魁说。
“光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科教基地,是人才第一资源和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主要内生源头。”市社科院院长樊志宏博士说,光谷要强化、保持、提升引领地位,必须建立内生育成体系,形成新领域、新赛道、新范式的全球引领性优势。
去年9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全球创新指数,以中国光谷为核心的武汉城市科技集群连续5年上升,居全球第16位、全国第6位、内陆地区第1位。
武汉之东,崛起一座“超高纯度”科创之城。
一个月4家企业上市过会
世界级产业集群加速成型
华工科技研发工程师在实验室研讨自主硅光芯片的封装工艺。 记者高勇 通讯员俞智君 摄
时光表盘上,总有一些耀眼的时刻,标注着历史的“进度条”。
“12月5日”,一个“关键时间”,也是一个“历史时刻”。这一天,被定为“光谷企业家日”,光谷用最高礼遇致敬企业家,光谷企业家从此有了专属节日。1988年的这一天,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办公室挂牌。
去年12月22日,达梦数据成功过会,光谷第60家上市企业即将诞生。这是“光谷企业家日”设立以来,第3家叩响资本市场大门的光谷企业,也是当月第4家。
11个月前,光谷本土成长的华康医疗率先上市,也是去年湖北企业上市“开门红”。过去五年,武汉每年首家上市企业均来自光谷。去年一年,7家光谷企业接续上市或过会,“上市谷”名副其实。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上市企业中,不乏国内科技细分领域“第一股”。长盈通被冠以“国内光纤环第一股”,恒立钻具是“国内盾构刀具第一股”,达梦数据则为“国产数据库第一股”。
“光谷的企业是有根的企业。”东湖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说。
根是核心技术之根,也是坚守主业之根。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长期主义,持续地做难而正确的事,成为光谷科技企业的成长秘诀。
被称为“光谷扫地僧”的冯裕才,78岁高龄仍活跃在业务一线,56岁创办的达梦数据,有望刷新光谷上市企业家年龄之最。
从1980年写下第一条代码,40多年弹指一挥间。冯裕才说,“核心源代码100%全自主研发,不依赖开源数据库。”
60多项国内行业第一,曾经的“中国激光第一股”华工科技,为中国激光赢得了全球行业话语权。
在激光行业深耕30多年,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说,“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刻不容缓。我们从未转场,更不退场;我们一直在场,决战考场。”
科技创新企业接连上市,助推光谷世界级产业集群加速成型。从“特色鲜明”到“独树一帜”,美国国际光学工程协会公布的全球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中,光谷是中国唯一上榜区域。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网络和生物医药四大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光谷“新生”企业拔节生长。截至目前,光谷已有约18万家市场主体、12万家企业,“树根经济”的热带雨林式生态悄然成型。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9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300余家。
根植于产业集群中,一颗颗“金种子”蓄势待发。仅在去年,光谷141家企业入选武汉“金种子”,占比超六成。
“上市十五条”“创投十条””科创金融新十条”……东湖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一系列支持政策与企业上市全流程服务体系,“未来三年,力争光谷上市企业达到100家!”
7000多个科创团队同步创新
世界光谷挺进全球主赛道
武汉光谷未来科技城一批青年科技工作者相聚在“马蹄莲”下,畅想未来。记者高勇 摄
1月10日,夜色中的“马蹄莲”依然璀璨夺目。这座被称为“光谷产业新地标”的武汉新能源研究院大楼内,依然灯火通明,50多家创新创业公司和上百名博士“挑灯夜战”。
“我们戏称自己是‘马蹄莲之光’。”海外学习工作多年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微电子博士孙雷蒙回到光谷,创办华引芯,“如果你观察过我们的芯片,就会发现有的比头发丝直径还小,需要显微镜才能看到”。
在518平方公里的光谷,像孙雷蒙这样的3000多名“3551”人才、7000多个海内外人才团队,与世界保持同步创新。
“这是光谷与生俱来的使命。”省政府咨询委员、武汉大学教授李光说,光谷的使命具有双重性——既顶天,代表中国科技参与世界竞争;又立地,将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不到一年时间建成的长飞波兰工厂,第100万芯公里合格光缆已成功下线。去年,长飞实现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超过三成,超越行业市场平均增速。
“希望比别人走得快一点点,成为走向全球的样板。”长飞执行董事兼总裁庄丹说,从缅甸到印尼到南非到巴西,到最新的波兰,沿着“一带一路”推进长飞国际化,这个结果自然而然。
被业界称为“生物医药的富士康”,位于光谷生物城的鼎康生物,拥有全球首个一次性生物制造技术模块化工厂,原液及制剂产品,从光谷输往全球20多个国家。
“将进一步拓宽航道,加速布局全球版图,持续开疆扩土海外。”公司董事长黄瑞瑨目标坚定。
以长飞和鼎康生物为代表,越来越多的光谷企业加快“走出去”脚步,以全球领先技术在海外市场“追风逐日”。
“代表‘国家队’参与并争夺全球产业竞争话语权和主动权,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应对大变局的坚实底气和奋斗基点。”武汉光谷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赵荣凯说。
一项数据显示:近5年的华工科技激光装备类产品,海外业务一直保持60%以上增速,实现欧洲市场全覆盖;近10年的锐科激光产品,出口欧美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曾经武汉地图上被遗忘的“两厘米”,已经跃上世界舞台。在光谷诞生的《三体》动画前不久刷屏全网,因全球性IP“出圈”,以中国元素“出海”。
从卓刀泉、鲁巷,30余年6次扩容,光谷向东步履不停。从东湖科学城到武汉新城,建设武鄂黄黄核心区,光谷继续“长大”。
元旦期间发布的百城光谷形象调研成果还显示,“拼搏”紧跟“创新”,排在第二位。
与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以汗水浇灌收获,以拼搏笃定前行,以创新开启未来。下一个三十年,锚定“科学之城”“追光之城”“向往之城”,世界光谷未来图景正在铺开,新时代新征程的奋斗者之歌正在唱响。
光谷向东看,未来正在发生。
(长江日报记者李琴 朱佳琦 李昕宇 郑良中 通讯员吴非 简文清 刘燕)
点击下图了解更多↓
【编辑:商佩】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