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岳奎:具有强烈时代性和开放性的科学理论

新闻中心 > 都市圈频道 > 武汉

2023-01-11 07:11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理论特性,即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继承与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延续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开放性品格,结合新时代的新情况,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续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

  岳奎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并阐述了一个重大命题,这就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的科学理论,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21世纪是一个时间坐标,深刻理解21世纪马克思主义,要深入结合时代背景去理解体会。

  在高度技术化的时代

  更要强化“人民”主体地位

  在东风汽车技术中心,工程师们正在调试东风汽车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 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摄

  21世纪是高度技术化时代。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智造等为代表的新兴科技迅速发展,驱动着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发生新变革,信息革命浪潮席卷各行各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深刻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贺信中就指出: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高度专业化、数字化的21世纪,面对全新的治理挑战,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坚持并强化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积极鼓励人民群众大胆探索,激发人民创造热情和内生动力。要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重民意、汇民智、聚民力、惠民生,充分发挥亿万人民创造伟力,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来,更好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希望新期盼。

  要牢牢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发展为了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面对高度技术化、专业化、数字化所带来的治理风险与挑战,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就一定能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共同体思想”

  是对世界之变、时代之问的回答

  2022年11月4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在上海举行。如今,进博会已经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图为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的人工智能专区,体验者借助VR头戴设备感受在虚拟工作空间“隔空击掌”。 新华社发

  21世纪的特点是“变”,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纷繁复杂的事物与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共同体思想,如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等,这是与时俱进对“世界之变”的回答,是对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继承和发展。一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的哲学思维的继承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的辩证哲学思维,全面、客观地看待全球各国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二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表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历史转向世界历史的动力之一,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之一;三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共同体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与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的理论存在着一定的逻辑性,是在中国经历了40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新时代下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视野,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的发展和创新;四是对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是要重视人的作用,特别是人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的作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五是对马克思主义矛盾论的继承与发展。不能为了发展自己的利益而去损害别人的利益,也不能把自己的利益强加于别人,而是在斗争中找到同一、在同一中斗争发展,逐渐形成一个人类共识的命运共同体;六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继承与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实践中认识体现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这一科学论断充分地回答了“世界往何处去”的问题,回应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面临的时代问题;七是对马克思主义类哲学的继承与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世界眼光超越了个人、民族和国家的界限,以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为旨归,是对马克思从人出发最终又为了人的类思维的贯彻;八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的发展。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每个人的命运与共,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与其他人的自由发展息息相关。在此意义上,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人的本质所表达的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关怀。

  同时,共同体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哲学思维的继承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实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平等观、指导观、交往观、发展观和义利观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完成了对“天下体系”的创造性转换。

  共同体思想还破解了国际关系领域里的形而上学思维。首先,有助于破解“国强必霸”片面性思维, 打破西方学者臆造的“修昔底德陷阱”幻象。其次,有助于破解“零和博弈”的恶性竞争思维, 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国际治理模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彻底扬弃和超越了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思维,从人类共同利益的角度超越了意识形态藩篱、超越了社会制度对立、超越了发展水平差异, 无疑是一种具有全局性眼光和世界性视域的发展理念。最后,有助于破解“中心—边缘”的不平等思维, 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格局。以少数西方发达国家为“中心”、其他国家为“边缘”的国际发展格局,使广大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生产和价值链的末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助于构建更加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

  在深入把握时代中

  完善系统观念

  在中央储备粮天津东丽直属库有限公司大港分公司,机器人自动抓取待监测粮食样本进行粮食重金属含量检测。新华社发

  当前,人类文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300年前,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从手工业时代开始进入机器时代。近百年来人类的发展速度是历史之最。在快速发展中,如何认识“发展与安全”“底线思维”“永续发展”“系统思维”是关系到发展的目标路径、价值取向的大问题。

  发展与安全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一方面,我们要坚持以发展促安全,以新发展理念下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国家安全提供更为丰富、有效的理念基础、制度基础、物质基础、技术基础和人才基础,不断提升国家安全工作实效;另一方面,我们要坚持以安全保发展,不断增强发展中的风险意识,加深网络安全、涉外安全、生物安全、生态安全等安全体系建设,注重堵漏洞、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底线思维,要“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从最坏处着眼”,就是要强化忧患意识、危机意识、风险意识,不能满足于现有成绩、不能“报喜不报忧”,而是要预想事情最坏情况的各种可能性,居安思危、谋划长远。“做最充分的准备”,就是针对可能的风险挑战和不确定性,把握主动权、发挥能动性,做足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应对方案,这样才能在最坏的情况下依然“稳坐钓鱼台”。“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就是在实际工作中站稳立场、确定方向,防止最坏的情况出现、努力向理想目标争取。这就需要我们坚定斗争意识,勇于斗争、敢于斗争,抓住机遇、化危为机,在坚持底线的同时做到“积极有为”。

  我们要以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目标,在发展中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两大重要关系。一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和自然二者是共生共存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实现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绿色发展,要确保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二者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资源开发和污染排放不能超过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二是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是人人之间紧密联系的共同体。这要求我们在推动社会发展中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保社会公平、正义、平等,实现人民美好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要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观点审视事物,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内在规律。这要求在发展过程中,一是要在工作方针上,坚持统筹兼顾、协同联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二是在发展态度上,坚持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充分协调发展中的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国内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在国际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三是在具体工作中,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宏观和微观的关系,明确主次、突出重点、统筹全局,推动工作科学推进、高效落实。

  将中国智慧与人类文明成果

  熔冶于一炉,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品格

  2022年9月29日,“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在位于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观众在展览上参观放大两倍的《千里江山图》灯光特效图。新华社发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理论特性,即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继承与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我们可以从四个维度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开放性品格。

  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注重对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吸收与借鉴,具有自觉向中华文明智慧结晶和外来文明开放的品格。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重视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治国理政智慧,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内在推动力。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同时,我们还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以开放的眼光、国际的眼光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尊重文明多样性,努力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构建更加美好的世界。

  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具有自觉的开放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激荡的复杂局势中,直面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在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的探索与创新,从党的领导、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社会建设等不同维度,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正确的奋进方向,形成了一个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实践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延续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开放性品格,结合新时代的新情况,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续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

  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注重对党的历史智慧、中国精神的弘扬与赓续,具有自觉向历史经验开放的品格。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这些论断深刻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中,不仅认真深刻总结好、学习好党的百年历史,在实践活动中更是始终自觉把党的成功经验和伟大精神传承好、发扬好。

  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注重构建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胸怀天下,具有自觉向全人类开放的品格。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未来五年我国迈进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其中主要任务目标之一就是要继续构建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基本形成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坚持胸怀天下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基本的立场观点方法。中国共产党始终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的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的普遍关切,不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因此,在当全球大局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我们要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同各国人民携手共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因此,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开放性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实践的新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将党的历史智慧、中国精神、中华民族传统智慧、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熔冶于一炉,用开放的眼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用开放的策略改造世界、引领世界,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在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过程中,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我们要积极回应时代之问,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性、开放性得到更加充分的彰显。

  【编辑:张靖】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