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基础数学研究并不枯燥”,青年数学家杨文破解30余年的数学难题

新闻中心 > 都市圈频道 > 武汉

2023-02-15 07:12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青年数学家杨文近日接受长江日报专访时说:“数学其实是一种语言。”

  从本科到博士后、从武汉到全球各地再回到武汉,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杨文十余年的学术履历,都与数学有关。

  去年,杨文入围了武汉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工作局、团市委联合发起的2022年度“汉漾”青年人才推选。

  杨文工作照。

  生活日常

  喜欢安静,不觉得数学枯燥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

  “今年父母都来武汉过年,我刚好可以利用假期把状态调整到最好,迎接马上将启动的一个研究课题。”杨文所说的课题,是关于一类各向异性椭圆方程基态解的分类,“我们所做的是基础研究,这个课题做出来后,可以让我们对Gross-Pitaevskii方程行波解有一个较为详细的认识。”

  谈到新课题的难点,杨文严谨但不缺勇气,“这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pde问题,所有关于解分类的办法都不适用”。如何去突破?杨文回答:“我也没有找到好的办法,现在是盲人摸象的阶段,但我想试试。”

  数学专业看似虚无缥缈,到底是新奇还是枯燥,杨文的回答也很“数学”,“投入进去时不觉得,面对现实问题时会觉得,有点矛盾。”杨文哈哈大笑道。

  “就像数论学科在密码中的应用,共形几何在人脸识别中有应用。”杨文介绍,基础学科数学像哲学,基于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然后发展出一套理论,让我们丰富了对世界客观事物的科学认知,很多东西的用处可能要若干年或者更久之后才能体会到。

  做基础数学学科研究经常需要独立思考,“这个是专业决定的,不太需要团队合作,有时候一个搭档,更多的时候是自己独立完成课题。”在外人看来,这个孤独又“无聊”的工作,杨文却十分享受其中。

  “即便是放假过年了,也习惯每天来办公室独自待一段时间,我喜欢安静。”思考、吃饭、睡觉,每天早上八九点到办公室,晚上九十点离开,杨文的生活很有规律。“我不熬夜,熬夜做不了什么事的,我也是为了有健康的身体。”

  全身心地投入,独立长期思考,是杨文的常态,“放松的时候听听音乐,每天基本如此”。和年轻人一样,two stepsfrom hell、宫崎骏、五月天的音乐都是他喜欢的。

  工作日常

  完整解决知名数学家公开30余年的问题

  从2006年考入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基地班开始,杨文一直探索着数学的奥秘和优美。基地班类似于现今的强基计划,是国家基础学科的人才培养基地。“从那个时候起,我们进行了系统、严苛的基础数学知识培养。”

  一路潜心钻研,杨文先后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长期从事非线性椭圆型偏微分方程的理论研究,杨文始终奋斗在科研工作第一线,完成了一系列难题的攻关。

  在他众多的研究工作中,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工作,则是完整解决了华人著名数学家倪维明教授和林长寿教授提出的公开了30余年的问题:对于具有生物背景的Keller-Segel系统,当扩散系数满足一定条件时,系统方程可以转化一个带有Neumann边值条件的临界指数方程。

  “在此临界的情形,倪维明教授和林长寿教授考虑了相应的问题并证明了该方程只有平凡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该结论在临界情形是否同样成立的猜想。”杨文同合作者对该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针对剩余四维和六维的情形,构造了一个非常数解的例子,从而完整地解决了该问题。

  至今,杨文研究员已在国际数学权威期刊《微分几何杂志》《纯粹与应用数学杂志》等杂志上正式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因其一系列的出色工作,杨文研究员多次应邀在国内外—流学术机构访问并作学术报告,受邀担任《泛函分析杂志》《微分方程杂志》等多个国际重要数学期刊的审稿人。

  教学日常

  深耕一线也身体力行

  不仅深耕科研一线,杨文也在积极地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同事们介绍,杨文每天都会预留一定的时间解决学生学习上的困惑。并且,为了确保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能有所收获,以及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他几乎每天都会与学生进行一对一讨论。

  他谨慎细心地为学生的每一份材料把关、完善,小到一份学术简历的修改,大到一篇文章的校订,他都是一字一句耐心深究,尽可能做到完美,并且重复多遍,直到找不出任何问题。

  在日常生活方面,杨文细致入微地关注学生的生活状况和身心健康,经常鼓励学生加强锻炼,先拥有健康体魄,再认真努力科研。遇到生活的困惑,他总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站在一个过来人的角度给学生客观分析事情的利弊,然后给出中肯的建议。

  杨文始终坚信,“青年群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青年科学家更应该脚踏实地地坚持奋斗在科研第一线,并为国家培养一批优秀的人才,这也是每一位‘国家人’都该扛起的‘国家责’”。他用行动以身作则,并影响着每一位身边人。

  (长江日报记者陈洁)

  【编辑:张靖】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