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腾出地方让手艺人安心修鞋配钥匙,这些社区“小修小补”服务常驻家门口

新闻中心 > 都市圈频道 > 武汉

2023-03-01 07:47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近日,商务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时,新闻发言人明确提出: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

  一枝一叶总关情,“小修小补”的背后是广大市民的民生大事。随着城市管理的规范化,市民的生活环境更好了。有市民通过武汉城市留言板反映,街头“小修小补”的摊点和门店不太好找了。

  记者注意到,我市不少社区通过各种方式设立相对固定的摊位点或服务点,满足市民“小修小补”的需求。2月28日,记者探访了其中3个社区。

  江汉区打铜社区

  腾出地方让手艺人安心修鞋配钥匙

  喻女士在给顾客配钥匙。记者赵家新 摄

  江汉区打铜社区内有不少老小区,住户对“小修小补”需求不小。2月28日上午,记者在社区见到82岁的老丁时,他正在给一名小伙子修鞋。

  老丁告诉记者,他做了一辈子修鞋匠,舍不得丢下这门手艺。在社区的支持下,他在家附近支个摊子帮人修鞋,平均每天能挣100多块钱。

  老丁给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记得有一年夏天,一位女士的高跟鞋鞋底掉了,正准备在边上的鞋店重新买一双。她看到我在一边修鞋,就问我能不能修。我用粘胶和钉子帮她修好了鞋,她很感激,说我给她省下了几百块钱。她先给了我10块钱修鞋费,又给我买了一瓶水。”

  打铜社区党委书记倪娟告诉记者,社区考虑到居民们的实际需求,与相关职能部门协商后,专门给老丁留下一个修鞋点。此外,社区还专门在一个临街巷子口腾出一块地方,让手艺人喻女士给居民配钥匙。

  60多岁的喻女士说,她的师傅是这一带有名的配钥匙专家。如今,师傅年纪大了,很多活都交给她做。但碰到一些“高端”的活,她还是会请师傅出马。喻女士拿出了一把奇怪的钥匙介绍道,该种钥匙用机械方式无法配置,必须手工打磨。记者看到,这把钥匙有3个分布均匀的豁口,就像是从一根钢条上硬生生截下来的。“我还没有学会,我的师傅才有这个手艺。”

  一旁正等着配钥匙的童先生说,有些老街坊从小区搬走后,专程回来找喻女士配钥匙。“她技术好,为人和气,所以大家都信得过她。”

  江岸区惠济路42号小区

  小区改造时专门留下便民修车摊位

  惠济路42号小区专门保留的修车点。记者赵家新 摄

  江岸区惠济路42号小区的景观长廊文化墙上,一个大大的“修”字,特别引人注目。

  记者看到,这个“修”字紧邻小区出入口,墙体下方是一块10多平方米的空地。社区党委书记孙星介绍,这里是小区进行老旧小区改造时特意保留下来的修车摊位。

  在小区住了30年的老居民苏成财,是这个摊位的主人。苏成财原本在小区外的马路边摆摊修自行车。1995年,苏成财被社区工作人员请进小区做便民服务,一直在这里为附近居民修自行车,很受欢迎。

  苏成财并非每天出摊,附近居民都知道这里有个修车点,有需求时会主动联系他。他告诉记者,共享单车出现后,找他修车的人慢慢少了。“不管怎么样,只要还有人需要我修车,我就不会‘退休’。”他说,自己修车有个习惯,修了顾客的刹车、链条等部位,还会随手正一下车把手,调一下车的座椅。”

  孙星说,小区改造前,不少居民都希望保留这个修车摊位。“我们很快采纳了居民们的意见,这个摊位满足了居民们的日常需求,更成了这个小区的特色之一。”

  汉阳区五丰里社区

  便民服务队志愿者为居民免费磨刀理发

  便民服务队成员帮居民磨刀。记者赵家新 摄

  汉阳区五丰里社区有一支便民服务队,在社区组织下,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为辖区居民开展免费磨刀、理发、缝补等服务。

  2月28日下午,记者见到了服务队负责人万家瑞。说起便民服务队,74岁的万家瑞如数家珍。“服务队最受欢迎的服务项目是磨刀,帮人磨刀的志愿者最初只有1个人,现在已经增加到4个人。”

  78岁的李明清磨刀的功夫过硬,还教了3位徒弟。李明清说,磨刀是细致活,也是体力活,稍不注意就会把刀刃磨坏。“最初时,我们只顾着磨刀,不少街坊一着急,拿错了刀。后来,我们给每把刀贴上标签,写上电话号码,这样就不会出错了。”

  曾运成自学了理发手艺后加入了服务队。他告诉记者,小区内有一对老夫妻身体不好,下楼不便。几天前,社区工作人员找到他,希望他上门帮婆婆理发。他二话不说,拿起工具就上门服务。“当时婆婆告诉我,她已经半年多没理发了,总感觉头上被东西盖住了。我给她理完发后,她感觉轻松多了。”曾运成说,今后,他准备定期上门为婆婆理发。

  社区党委书记李柏海称,社区组成便民服务队后,哪个小区居民有需求,便民服务队就赶到哪个小区为居民提供义务服务。“我们联系场地并安排时间,尽可能满足居民们的需求。”

  链接

  市商务局:

  引导社区、市场主体提供“小修小补”等服务

  住在武昌区东亭一小区的邓先生,几年前花600多元钱买了一双皮鞋。前不久,他翻出来准备穿的时候,发现鞋底脱胶了。

  “就这么扔掉怪可惜的,我想找地方修一下,找了半个小时,才在几公里外的东亭小区找到一个修鞋点。”邓先生称,现在武汉的街头巷尾,这样的“小修小补”摊点太少了。他通过武汉城市留言板建议,有条件的社区应让“小修小补”的手艺人进驻,给有需求的居民提供便利。

  记者了解到,武汉市商务局已在推动15分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

  “我市一些有条件的社区已在有序推动‘小修小补’服务来到居民们身边,这些经验很值得赞赏和复制。”武汉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在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试点建设过程中,引导各试点社区、市场主体通过各种方式为居民提供“小修小补”等服务。

  例如,商务部门鼓励大型实体商业企业开放门店资源叠加便民配套服务,在门店引进干洗、手机钟表维修、衣物缝补、皮具护理等服务,为顾客提供多维度服务,增强微利业态经营可持续性。

  同时,商务部门支持鼓励各社区利用现有场地或闲置空间为居民提供便民维修服务。部分社区可以提供点位引导辖区居民开设修鞋、缝补等便民服务点,为居民提供“小修小补”服务;部分有条件的社区可以引进社会组织或联合物业公司,定期开展免费配钥匙、修雨伞、磨刀等便民服务活动。

  你家小区有没有“小修小补”

  快来#我家小区#分享

  修鞋修伞、修锁配钥匙、

  缝缝补补小摊点的故事

  ↓↓↓

  (长江日报记者赵家新)

  【编辑:张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