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在武汉建设四家整车工厂,从中国改革前沿的“珠三角”而来,东风本田以武汉汽车工业首家年产值超千亿单体企业答卷,在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道路上,当好
——主力军
3月9日,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本田”)第三工厂计划日生产1165辆车。15时34分,总装流水线灯火通明,第472辆新车驶出瞬间,车间内LED大屏数字同步跳动,比排产还多造2台车。
这一幕如此熟悉。起步于2003年,东风本田第一家工厂在武汉经开区打桩,建设者们全力以赴,现代化制造基地拔节而起,10万辆、20万辆、40万辆、80万辆,销量刷新,产值千亿。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3月9日,东风本田党委书记、工会主席王彬彬接受长江日报《在场》栏目专访时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汽车产业在认真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所作为,也一定能大有可为。
一座城市投建四家工厂
向下扎根,拔节生长
东风本 田三工厂内生产工作正有序进行。长江日报记者 陈卓 摄
6日,正在建设中的东风本田新能源工厂项目负责人廖敏证实,这家新厂奠基时距离东风本田第三工厂投产不过3年。“建设周期只计划48个月。”
1994年起投身中国汽车业,本田起步于零部件,然后是动力总成,它并非风格激进的企业。市场低迷不退缩、市场火热不冒进,小规模起步,快速滚动发展,“紧平衡”策略为其主打。
这一偏好,在进驻武汉后屡次改变。2003年,本田与东风汽车合资成立东风本田,至今在武汉经开区建有4家整车工厂,投资间隔期从8年减至7年直至3年,愈来愈短。
四年前,东风本田第三工厂一期投产,时任总经理夏目达也现场致辞,“我要感谢施工单位和建筑工人们,他们冒着严寒酷暑,加班加点,保证了新工厂按时投产。”说完,他弯腰致以标准的日式鞠躬礼。简短讲话,总共鞠躬八次。
每建新厂,最新一代工业化成果在武汉落地:一工厂整体打包汽车全流程制造工艺,冲压到整车检测九大工艺产线俱全;二工厂导入本田看家的动力总成技术,号称“买发动机送车”;三工厂比照各项全球标杆,4.3秒冲压备件,焊接自动化率100%,一辆新车下线仅需50.1秒。
这些智能制造,多次助力东风本田以满负荷、科学化排产,支撑超过产能的销售指标:2010年,以24万辆产能造出26万辆汽车,产能利用率110%;2017年,产能与实际销售缺口近20万辆,一个工厂干出1.5个工厂的活。同期,大部分车企产能利用率仅六成左右。
“一人多岗、一岗多人”,超强弹性给高效生产打底。一工厂总装1科内装生产线边,班长孙强每天会对几名“多功能工”现场指导。“一两个岗位的员工不能到岗,‘多功能工’随时顶上,生产顺利进行。”孙强说。
从零部件到发动机,从燃油到纯电,从一工厂到新能源工厂,在实践中走出一条自我发展的道路。在王彬彬看来,东风本田的扩产与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时代轨迹同频。“这是东风本田成长的幸运。”
企业年销量刷新多项指标
始于珠三角,兴于大武汉
东风本田三工厂内平均50.1秒下线一款车。长江日报记者 陈卓 摄
这些天,龙阳大道上东风本田安奇特约销售服务店,销售顾问从早到晚超长“在线”,接待意向车主。全省25家特约店盘点,3月第一周日均订单量,较上月增长4倍。
与龙阳大道无缝连接,全长13公里的东风大道,5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沿线排开,算得上全球汽车工业密集度最高的轴线之一。东风本田四个整车工厂,也分布在这条千亿大道周边。
落户武汉前,东风与本田在广东先后成立东风本田零部件有限公司、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本世纪初,东风本田走出“珠三角”,来到长江边,以生产整车的全新身份安家武汉。“厂门口有鱼塘,还有兔子,周边都是草,唯独没有路。”回忆成立初时,东风本田品质管理部部长曾幼明用三个字来形容,“挺难的”。
这三个字,也与当时中国车市方兴未艾的竞争态势一语双关。那一阶段,中国汽车工业步入招商引资爆发期,全球绝大多数汽车品牌陆续设厂,向广州、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聚集。
中国城市发展轮动中有机遇,汽车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时间差中有机遇。但寻找彩虹必遇风雨。带着“珠三角”磨砺的活力,东风本田在武汉这座“不服周”的城市试身手。
王彬彬说:“武汉位于全国中心,物流、交通、资源非常利于汽车产业发展。”东风本田第一款城市经典SUV车型CR-V上市后,企业年销量更是刷新中国车市许多指标:2005至2007年三年产销增幅均超100%,2008年销量增速是全行业4倍。
2010年,时任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社长伊东孝绅到汉,启动东风本田第二工厂建设,现场表示,力促武汉成为本田在中国第一大生产基地。此后,东风本田新工厂陆续建成,企与城双向奔赴。
廿年间,东风本田也非一帆风顺。2011年,日本9级大地震,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一度中断,东风本田以“链长”身份站出,强链、补链,核心零部件加速本地化;3年前,东风本田三个工厂生产停摆超40天,复工复产后26天实现满产,10个月赶出12个月的活,全年产销量定格85万辆,刷新纪录。
面对危机保持战略定力,以自身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遇到困难党员冲在前,得到外方合作伙伴的高度认可。”王彬彬说,经历过风雨的企业,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都是“成年”走向“成熟”的赠予。
全球新能源工厂武汉“打样”
破旧立新,重塑创未来
东风本田三工厂内一篇繁忙景象。长江日报记者 陈卓 摄
两个多月前,麦肯锡发布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称,在智能电动汽车的助推下,从中国市场脱颖而出的车企将给海外消费者带来更多“闻所未闻”的高性价比车型,进而有望重塑全球汽车市场格局。
几乎同时,东风本田2023年商务大会确立目标:“破旧立新,重塑创未来”。
面向全球新能源汽车浪潮,东风本田全面拥抱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新能源汽车的竞技是场马拉松,比的是耐力,拼的是毅力。”王彬彬说。
正在建设中的东风本田新能源工厂,是本田全球布局的首个新能源标杆基地,先于日本本土,总投资约100亿元,超过前三个工厂总和。
“冲压、焊接、涂装、总装等机器设备正陆续进场安装,初期产能12万辆。”廖敏介绍,新工厂投用后,东风本田产能迈上百万量级。
对此,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郑纯楷表示:“在纯电或插电混动领域,东风本田正在努力追赶,并不断研发最新的电动汽车,未来5年,要实现纯电车型超过50%的目标。”去年,东风本田发布纯电新能源车型“e:NS1”;今年,将推出旗下全新自主品牌。
加强与上下游产业链协同,东风本田与宝钢股份合作,推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开发应用,材料不良率从0.12%下降至0.08%。截至目前,95%以上燃油车零部件、九成左右新能源车零部件均在国内生产。
曾经渴望“引进来”的汽车工艺,如今已大步流星“走出去”。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直喷技术、安全驾驶辅助系统。越来越多印有“东风本田”名字的技术被推向海外。
今年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汽车工业诞生70周年。处在关键路口的东风本田,往回看,是“零部件—发动机—整车”葳蕤蓬勃的造车梦,往前看,是换道超车、领跑世界的新蓝海。
“变革·新生·创未来”一行红字印在东风本田第三工厂展厅。站在20周年新起点,这是东风本田作出面向新时代的最好回答。
《在场》对话 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工会主席王彬彬
2030年电动化车型占比将达到百分百
长江日报:作为扎根武汉20年的车企,中国式现代化为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哪些新机遇、新空间,东风本田如何看待?
王彬彬:作为科技创新高地的汽车产业,东风本田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下,迎来国家各方面对产业创新的全方位支持,并在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也会进一步加快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转型升级。
我们将充分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机会,融合创新意识、采取创新举措,不断为企业注入新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长江日报:面对当前新能源汽车浪潮造成的冲击,企业有什么样的举措?
王彬彬:目前汽车行业正处于加速转型的重要时期,新能源汽车快速向上的通道已经打开,东风本田将积极拥抱这个变化,推动企业全方位的变革,以此适应电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网联化等产业趋势与发展要求。
我们将持续加快电动化转型的步伐,计划到2025年电动化车型占比达到50%,到2030年前电动化车型占比达到100%。
长江日报:今年是东风本田成立20周年,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会在哪些方向发力?
王彬彬:过去20年,汽车产业正处于传统燃油车快速发展的市场阶段,东风本田也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截至2022年,东风本田累计向国家和地区贡献税收超过1500亿元,提供直接就业岗位超过1.3万个。
未来,东风本田将持续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倡导低碳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2023年成立20周年为新起点,以自身高质量的发展为“中国车谷”的“二次创业”注入新动能。
长江日报:去年,东风本田全球新能源标杆工厂在武汉经开区启动建设,目前建设进展如何?
王彬彬:截至目前,原有不可活用的厂房和设备已全部拆除完成。新、改、扩厂房建设的三大总包单位已基本完成厂房基础施工和设备基础施工。现阶段正紧锣密鼓地推进钢结构的到货安装等工作。
2月8日,焊装车间输送线设备安装已经正式入场,其他各车间设备也将陆续安装,为2024年初新能源工厂具备试制生产条件做准备。
长江日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格局初定,东风本田如何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
王彬彬:我们认为,市场仍然蕴藏巨大的机遇。东风本田在混动、插电混动和纯电领域都有布局。在混动和插电混动领域,我们有深厚的技术沉淀。在纯电领域,我们将充分应用积累的技术。
未来5年,东风本田将推出多款全新纯电动车品牌e:N车型。自主品牌将于今年发布,它将针对中国市场研发全新的纯电车型。首款车型已开发完毕,预计明年与消费者见面。
观点洞见
承当汽车产业“主力军”:时代和市场的双重选择
始于珠三角、兴于大武汉的东风本田,20年来在中国中部大城投建了四家工厂。从零部件到发动机,从燃油到新能源,日产汽车2000多辆,年产值已经超千亿元。
“主力军”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主要作用、主要力量,意味着决定战局的胜负手。以武汉为生产地域标识的东风本田,无愧于中国乃至世界汽车业“主力军”名号。
回想本世纪初,中国成功“入世”,国家轿车进入家庭系列鼓励政策出台,中国汽车行业开始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乘用车市场迅速升温,成为推动国家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2003年,中国一举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正是在那一年,东风本田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带着当时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的SUV产品——CR-V,开启一段崭新传奇。
主力军不仅指强大的生产能力,它还能够在需求端改变国际国内格局,重塑主流社会需求偏好。为激发产品市场吸引力,最大限度挖掘需求,东风本田精心推进产品的改款换代,每一次都是彻底革新。东风本田的每款新品,都力求以最时尚前沿的设计语言,最先进极致的技术,引领时代风尚和用户需求。
地处武汉的东风本田充分彰显了产地潜能,同时满足了世界市场新形势新需求。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武汉,人们成功实现了“一方水土造四方车”。东风本田在武汉的高质量发展,印证了时代和市场选择的“双重正确”。
(长江日报记者冯欣楠 邓志鹏 雷心蕊 评论员刘功虎)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