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武汉充满生机活力,我会将这里优秀的社区治理经验和方案带回香港。”3月26日,香港中西区各界人士和港岛青年湖北考察团成员、第十三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叶国谦,时隔数年再次来汉参观调研后有感而发。
当天,该考察团一行70余人来到东湖高新区左岭街道智苑社区,零距离参观学习,与社区干部群众展开座谈交流,充分感受社区在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在合影留念时,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智苑社区,点赞!”
“我们要学习组织群众的能力,让大家有走在一起的动力”
考察团成员深入智苑社区,了解社区治理经验办法。长江日报记者 汪甦 摄
“小区有多少户居民?老人多吗?在关爱民生方面是怎么做的呢?”刚步入小区,考察团成员们迫不及待地提问。
智苑社区党委书记胡云介绍,该社区是国有企业棚改还建社区,居民有2604户,大多是原葛化集团、武汉化工二厂退休职工,独居老人、高龄老人较多。考虑到老人多,小区环境不断改造升级,曾经的石头花砖换成了便于轮椅通行的水泥砖,原来的小区空地新建了健身器材,每栋居民楼的一楼大厅也被打造为居民的“共享客厅”。
“这里成为居民休闲娱乐好去处。”胡云详细介绍了社区“共享客厅”的运行情况,现在升级了志愿服务、党员先锋、统战同心、企业文化等多个特色主题客厅,加装了共享WiFi、电扇等便民设施,还在这里为老年人开设了智能手机使用课程。
除此之外,共享客厅还是居民美好家园共同缔造的议事厅。胡云介绍,社区推行“厅长制”管理,在每个楼栋,组织党员群众推荐共享客厅“厅长”。在这里,大家既是共建者、受益者,也是管理者。“智苑社区的事儿,都是大家商量着办。”
杨成伟、叶国谦等考察团成员听后频频点头称赞,“香港社区的管理模式是条状化,要进一步精细化为块状。我们要学习先进社区组织群众的能力,让大家有‘走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动力。”同时,他们对“五共”理念深感认同,表示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探索以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方法和机制,变“你和我”为“我们”,充分把群众发动起来,成为现代化社区建设的主力军。
一台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机“吸”住了考察团成员
考察团成员被自助政务机吸引。长江日报记者 汪甦 摄
在智苑社区的党员服务中心,一台自助政务服务机“吸”住了众多考察团成员。
“武汉在社区治理上高科技赋能,这趟考察我受益匪浅。”考察团成员、中西区正街区的社区管理者李楚婷告诉记者,她并非第一次来内地调研,但这次让她拓展了社区治理新视野、新思路。
在平时的社区工作中,李楚婷会帮助老年居民递交更换证件申请,“比如换身份证、老人卡,我也要在网上预约,但是我们‘一对多’,有时候忙不过来。如果在社区设置一台这样24小时不打烊的自助机,服务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这个机器太好了,还能实现多部门通办。”考察团成员、香港民建联执行委员刘天正表示,“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有效减少了居民跑动次数,降低居民的办事成本,优化政务资源配置。“武汉的社区治理信息化管理经验值得借鉴,以进一步提高香港的社区治理效能。”
建好“关爱队”,探索服务群众新模式
考察团成员在数字屏幕上写下“美好生活”。长江日报记者 汪甦 摄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考察团成员认真诚恳地请教治理细节,社区群干倾囊相授。
“我们架起了居民和社区之间的桥梁。”智苑社区79岁的志愿者柳玉英现身说法,分享了自己担任20多年楼栋长,还担任宣传员、信息员、联络员的经历;东湖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组织部部长钱德平结合工作实践,分享了社区、居委会、物业三方联动机制等工作方法。
考察团成员、香港中联办港岛工作部副部长杨成伟表示,新一届特区政府提出要以小区为单位,建设10人左右的“关爱队”,探索政府统筹力量、民间筹集资源服务群众的新模式。“我们将结合香港的情况,更好地发挥爱国爱港社团组织力量,有效参与社区治理。”
“关爱队的成立,基本上就是学习内地小区管理,希望与居民联系更紧密,有问题早一点发现,早一点解决,早一点处理。”考察团成员、香港民建联副主席陈学锋说,把社区工作做好,是解决人心的问题,能真正提高居民的幸福感。
市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汉正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新路径,目前,武汉已开通了直达香港的高铁,希望两地在推动鄂港合作机制中的“商贸投资”“社区建设”“青年发展”等方面开展更加便捷、频繁的往来交流。
(长江日报记者汪甦 通讯员姚丹 周凡)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