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可兑换福利或服务,你的减碳行为有望变成“碳收益”

新闻中心 > 都市圈频道 > 武汉

2023-04-17 14:12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居民的减碳行为有望被量化成为“低碳权益”(也可形象地称为“碳权益”“碳收益”),记入个人碳账户,用于兑换各种优惠福利或便捷服务。

  日前,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武汉市碳普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计划用3年时间,为广大居民谋取“碳权益”。

  那么,这项“碳权益”,老百姓如何“领取”,又如何“享用”?15日,记者采访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武汉碳普惠管理有限公司相关专业人士,对这一方案进行深入解读。

  什么是碳普惠?

  碳普惠,是指对社会公众和中小微企业的低碳行为进行具体量化,通过政策激励、商业激励和交易机制赋予价值,正向引导全社会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实现减少碳排放的一种机制,是对碳交易制度的补充与完善。

  武汉市建设碳普惠体系的主要目的是深化碳市场建设,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碳减排行动和全国碳金融中心建设的积极性,为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武汉提供有力支撑。

  武汉市碳普惠体系建设,包括:建设碳普惠管理体系、建立碳普惠产品开发体系、打造碳普惠平台体系、拓展碳普惠消纳体系、完善碳普惠支撑体系等五个方面,具体工作任务有14项。

  其中的重点之一是打造碳普惠平台体系。该平台由武汉碳普惠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建设、管理和运营。15日,该公司董事长刘树介绍,打造碳普惠平台体系主要分为三项工作:一是建设一套便捷安全的碳普惠登记平台,实现用户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数据的动态采集与分析;二是上线企业在线碳核算平台,同步创建企业碳账户,为企业用户提供碳排放在线监测与核查、多维度碳分析与评估、综合性碳资产管理与咨询等服务;三是打造个人低碳生活平台,创建个人碳账户,探索与其他碳普惠平台互联互通的激励机制。

  个人“碳权益”被赋予一定价值

  个人碳账户如何建立,怎么“储蓄”,如何转化使用,有哪些应用场景?

  居民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减碳场景,涵盖人们的衣、食、住、行、用、游、金融和办公等方方面面。

  个人碳减排场景,是武汉市碳普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19年,武汉碳普惠初创团队就探索建立起了“个人减排赛事中和”的低碳生活引导机制,将个人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为减排量收集汇总助力军运会碳中和。以此为契机,武汉市不断深化探索,并于近期启动建设碳普惠体系。实施方案提出,武汉市将出台10个以上碳普惠方法学和碳减排场景评价规范,开发构建50个以上重点领域碳减排项目和场景。

  比如,居民使用乘车码乘坐地铁,扫码使用共享单车,这种低碳行为,被该场景的服务运营商利用数字设备记录下来,通过专门的碳普惠方法学进行计算,得出一个相应的温室气体减少排放量(简称“减排量”)。居民登录武汉官方的个人低碳生活平台,创建“个人碳账户”后,上述“碳普惠减排量”作为个人的“碳权益”,随即存储到个人碳账户中。

  个人碳账户中的“碳权益”,不只是睡在账户中。根据《实施方案》,经有关部门对接协调,它可用于兑换商业代金券、景点门票兑换券、免费停车等便民服务、文创产品等。

  总体来说,居民的低碳行为可以被量化,被赋予一定价值后,可以兑换实实在在的优惠。

  今后,随着各类低碳行为的场景数字化程度提升,越来越多的个人减碳行为可以量化为碳普惠减排量,被识别并纳入武汉碳普惠体系。

  积攒的“碳权益”可用于碳中和

  碳普惠机制对于推动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致力于塑造新型低碳发展共享业态的一种制度设计,“碳普惠”既能够促进公众低碳消费意识觉醒,又可以将商家与主要消费人群衔接起来,从消费端促进生产端绿色转型升级。

  有了这些“碳权益”,还需要拓展碳普惠消纳体系,让它有更多的“兑换”渠道。因此,武汉碳普惠机制中,特别重视让非重点排放行业的企业也参与减碳行动中,鼓励各类低碳、近零碳、碳中和试点单位采取各种节能降碳措施,无法减少的碳排放优先使用碳普惠减排量进行碳中和。

  除了个人低碳行为可以产生碳普惠减排量以外,绿色出行、绿色消费、资源节约、能源替代、林业(湿地)碳汇等领域的自愿减排项目也是重要的碳普惠减排量来源。

  未来,碳普惠减排量有望与湖北碳交易市场衔接,可上市交易,用于企业的碳履约,以及大型展会、赛事活动的碳中和。

  (长江日报记者金文兵 通讯员蔡紫珮)

  【编辑:赵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