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北斗导航企业一季度订单超过自身产能,武汉人工智能“群雁”振翅高飞

新闻中心 > 都市圈频道 > 武汉

2023-05-05 09:22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武汉楚精灵研发的“内镜精灵”已在全国500余家医疗机构临床使用。

  长江日报记者谭芳 实习生王梦媛 李雨芯

  5月3日,山西晋城第二 人民医院里,刚刚引进的武汉首套人工智能辅助诊疗 系统“内镜精灵”已投入使用。这个由武汉楚精灵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人工智能医疗产品已在全国500余家医疗机构临床使用。

  楚精灵这一武汉本土企业,正通过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获得源源不断的算力支持。

  2020年9月,武汉成功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不到三年,武汉已基本完 成人工智能领域全产业链布局,人工智能正在成为引领武汉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截至目前,仅东湖高新区就集聚12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占全市82%。

  三年内建成双算力中心

  普惠算力已辐射全国

  这些天,在东湖科学城核心区武汉超算中心二楼、三楼机房内,工程师们正在巡控 服务器机房,并进行调试。武汉超算中心是武汉第二个超级算力公共平台,去年11月建成投运以来成绩亮眼,不到半年的时间就与约30家用户达成合作,为全国区域内主体提供算力支持,广泛涉及流体力学、遥感测绘、图计算、生命科学、气象气候等多个研究领域。

  “算力就是人工智能的生产力,算力强,才有可能孵化出更多人工智能创新型应用。”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教授伍冬睿解释,算力对于人工智能技术 开发来说是一种核心基建力量,而公共的算力服务平台能够有效疏通人工智能研发的堵点,用更短的时间、更小的力撬动更大价值的产出。

  超算中心不远处,是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2021年5月一期投入运行,成为科技部批复的18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中首批投入 运营的项目,同时也是全国首个面向产业的多样性算力公共服务平台。算力发展步伐不停,该中心在去年又完成二期扩容,刷新算力实力,算力达200P,相当于10万台高性能电脑同时高速运行。本地120多家重点人工智能企业“近水楼台先得月”,武汉长江计算、武汉楚精灵、极目智能、斗鱼网络等一批优势企业在这里获取了普惠算力优势。

  就在3月,岱家山孵化器与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签约,中心将为该孵化器孵化的智能传感器企业提供算力、算法以及硬件的支持。眼下,专注感影像处理与量测技术的小巨人武汉汉达瑞科技有限公司,也正在利用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算力降本增效,对企业自研的智能快速特征提取软件进行迭代升级。

  “我们服务的省份很多,一个省就有千万级别的样本,每个月都要进行迭代训练,自行搭建算力平台费用贵不说,还有可能让算力闲置。”汉达瑞副 总裁饶友琢介绍,算力给公司孕育了更多的可能。

  作为全国少有布局“双算力”中心的城市之一,武汉算力正成为像水和电一样的公共资源,为企业、孵化器、高校研发借力引智。

  人工智能全链条不断完善

  一批龙头企业纷至沓来

  今年伊始,光谷产业迎来智能网联新伙伴,人工智能产业版图实现新布局。1月11日,百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战略合作项目、集度武汉总部项目双双落户光谷,“光芯屏端网”和“汽车及零部件”两大万亿产业集群集结,光谷向打造全球领先的无人驾驶示范区进军。

  在全国把人工智能作为高质量发展重要抓手的当下,武汉抢抓机遇,迅速完 成人工智能全链条产业布局。2022年,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商汤科技在青山落户,无独有偶,小米、华为、字节跳动等一大批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在武汉设立第二总部或研发基地。

  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武汉集中力量在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北斗等16个重点领域发力,多领域硕果累累。

  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 测试示范区、国家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全国首个智慧教育示范区、加快打造全国首个北斗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示范区……人工智能领域“首位”效应在武汉已全面铺开。

  在武汉未来科技城的北斗大厦内,集聚一批北斗导航相关企业一季度订单量超过产量。交通、农业等多个场景都用上了汉产高精度北斗 系统。“数字卫兵”北斗定位 系统设备嵌入了“武汉通乘车码”,乘客轻轻一刷,付费和实施轨迹追踪实时完成。武汉依迅北斗时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型北斗导航还成为农耕拖拉机的“智慧大脑”,可自动行进,精准执行农事作业,实现耕、种、管、收、储全环节“无人化”作业。

  武汉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后,《试验区建设工作要点》《武汉市“965”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先后发布,并同步设立由5名院士领衔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全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提供咨询评估和智力支持,全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稳链、补链、强链、延链”。

  “人工智能的前景广阔,武汉科教资源丰富,产业链不断优化升级,武汉有优势成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领头雁。”伍冬睿表示。

  看中武汉发展前景

  AI人才留汉比例大幅提高

  “这么多家人工智能头部企业都来武汉了,瞅准机会在武汉发展准没错。”在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岗位筛选后,华科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2023届博士毕业生张稳选择进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武汉研究所工作,进行智能光纤传感的研发。

  在张稳看来,第一份工作的含金量和发展前景十分重要。以往,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同学毕业后大多前往北京、上海、深圳,这几年,更多同学选择留在武汉就业。张稳所在实验室相熟的5位同学中,就有4人选择了武汉,有人去了智慧医疗领域,在武汉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开发智慧医疗设备和产品,有人去了研究所进行专项研发,留汉工作的比例相较于前些年大幅提高了。

  “人才的聚集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态势,产业的优化布局、人才的激励政策等多个因素都会成为高端人才选择发展区位的重要衡量指标。”长期关注人力资源和人才发展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韩翼发现,随着武汉各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人才回流武汉、首选武汉成为青年人才就业的新趋势。

  武汉正在重点实施的武汉英才计划和吸引集聚博士后人才等政策,继续支持来自海内外的战略科技人才、产业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和行业领域名家名师名匠。一经认定,分别给予相关人才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6万元资助资金;对武汉市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科创平台建设有重要引领带动作用的顶尖人才(团队),可采取“一事一议”方式提供综合支持。

  韩翼介绍,在全国众多城市中,武汉面向全球引才的政策有十足的吸引力,从人才个体到城市发展共同体再到人才生态,出台的配套政策“不拘一格”,人工智能是热领域、新领域,人才的选择,折射出武汉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强劲发展潜力。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22年武汉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评估报告》显示,2022年武汉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300亿元,今年有望突破500亿元产值规模。

  【编辑:朱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