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山东高中生平均身高1.8米#
登上热搜
引发新一轮身高焦虑
5月3日,在山东青岛火车北站,一群高一学生集合参加研学活动,个个人高马大,引发网友关注。一位学生家长介绍,儿子净身高1.83米,在班级里不算高。
我家孩子身高达标了吗?
进入青春期还能长高吗?
未来能不能超越父母?
……
家长们聚在一起
除了“卷”孩子的学习成绩
有时还会“卷”孩子的身高
对于家长关心的这些问题
来看武汉协和医院专家怎么说
01 孩子身高取决于哪些因素
孩子身高70%来自父母遗传基因,30%来自后天因素,其中爸爸妈妈对子女身高的影响各占50%。
如果父母当年是因为疾病、营养等原因长不高,那么子女在健康成长的前提下,就可以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根据双亲身高计算儿童的遗传身高已在儿科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男孩:靶身高=(父身高+母身高+13)/2±5(cm)
女孩:靶身高=(父身高+母身高-13)/2±5(cm)
除去遗传基因,30%的后天因素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包括营养、运动、睡眠、疾病、环境等。例如,有的人父母都不高,但个人营养均衡、睡眠充足、适量运动,个子很高。
专家提醒家长注意,即便父母双方都是高个子,也不能掉以轻心,应定期监测孩子的身高,确保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在父母个子不高的情况下,更要抓住30%的后天发育机会,争取让孩子的身高达到理想状态。
02 孩子长多高才算正常
如何判断孩子身高是否正常?目前常用标准有世界卫生组织0—18岁身高体重百分位表。
当儿童的身高低于同年龄、性别、地区和种族的正常儿童身高的2个标准差(-2标准差)或3个百分位数(-1.88标准差)时,就可以诊断为矮小症。
受到地域、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孩子生长发育也会呈现出不同状态,比如北方地区相对南方平均“海拔”更为突出,同一地区的孩子更具参照性。对家长来讲,可以将孩子身高与同年级小朋友作比较,100名同性别、同龄的孩子从低到高排队,排在前3名的孩子可能就是矮小症。
此外,如果孩子每年生长不足5厘米,长期比同龄人低半个头,并且一直坐在班级的第一排,家长就要考虑孩子是不是有生长障碍的问题了,应尽快到医院寻求专业帮助。
03 孩子不长个儿,不可盲目等待
导致矮小的原因有很多,家长切不可盲目等待,因为小小的疏忽留下一辈子的遗憾。
孩子有两个生长发育高峰:第一个生长高峰是婴幼儿时期,也就从孩子出生到两三岁左右,这个阶段大概能长高三四十公分。
到了青春期,孩子会迎来又一个高速增长期。中国男童青春期平均启动时间为10.5岁,女童青春期平均启动时间为9.2岁。在此期间,孩子身高大概能增高25公分左右。
从女孩出现月经,男孩出现遗精开始,孩子身高增长开始减速。其中,男童中位遗精年龄14岁,女童中位月经年龄12岁。此后,孩子骨骺线逐渐闭合,身高就会固定下来。
由此可见,“晚发身量”属于错误的认识。发现孩子身高矮,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需不需要进行干预。在等待晚长的孩子中,97%都被断送了长高的机会。
(来源:37度里|长江健康融媒)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