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学习广深“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

新闻中心 > 都市圈频道 > 武汉

2023-05-23 06:36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5月7日至10日,武汉市党政代表团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广州、深圳等地学习考察。考察之后,武汉市、区两级全方位对标其在产业转型、创新体系、人才培育、城市更新、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从中收获了什么?从对标中找到了哪些差距?下一步打算如何做?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武汉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区负责人。

  【全方位对标谈收获】

  解放思想、主动对标

  武汉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唐超表示,在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中国车谷”方面,帮我们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明确了方向。一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都在迅速迭代,必须积极抢占前沿、全力构筑技术优势,过去部分传统汽车“一款发动机卖十年”的现象将难以延续。二是市场是试金石、销量是金标准,定位准确、有竞争力的产品,是带动新能源汽车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关键,“酒香也怕巷子深”。三是无人驾驶是未来技术创新方向,但高级辅助驾驶才是当下产业化落地的关键,也是目前新能源汽车差异化竞争的主要竞技场,不能脱离市场“好高骛远”。四是完善的产业生态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搬不走、抢不去”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解放思想、主动对标。

  最令人鼓舞的作风

  汉阳区委书记徐丽表示,学习广深高速发展的奇迹,始终被“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鼓舞着、激励着。第一,就是科技创新。在深圳,深切感受到浓浓的“科技味道”、强烈的“创新精神”。数十年坚持如一的科技创新,积蓄了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让深圳成为引领时代的“弄潮儿”。第二,就是精细建管。实地感受广州“精心呵护一座城”的先进理念,以及深圳“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的长期努力,处处体现着城建格局的大气包容、市容管理的精致精细以及文化传承的融通古今。第三,就是拼抢作风。广州、深圳之所以能够走在前列,离不开那种“杀出一条血路”的拼劲、“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更离不开强烈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先进地区这种不等不靠、积极作为的拼抢精神,最让人印象深刻。

  武昌区委副书记、区长范礼奎表示,广州、深圳始终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全国创新改革发展大潮中勇立潮头、成为标杆,显著感受有三点:一是“闯”,在石破天惊中实现突进,在敢为人先中寻求突破。二是“新”,以原始创新策源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带动经济腾飞。三是“活”,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用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

  冲击力最大的“三强”

  黄陂区委书记何建文表示,考察感触最深的有三点:一是创新策源能力强。深圳技术成果转化的创新策源辐射力强,其高等教育资源稀缺,90%的技术来源都在深圳之外,但深圳从2019年起连续4年创新能力指数排名全国第一。二是企业主体研发强。2022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中,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94%,企业成为了创新主体。三是贸易方式广。“广交会”67年举办133届,由单一的出口展到出口与进口展并行、由单一的线下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蔡甸区主要负责人余从斌表示,此次大湾区考察学习,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大湾区敢为人先的“强动力”、创新发展的“强活力”、招商引资的“强磁力”。广深经验启示我们,必须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必须主动出击、全面发力。必须在企业创新上激发动能,在产业创新上跨界融合,在制度创新上勇于突破。必须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打造综合成本“洼地”和对外开放高地。

  【全方位对标找差距】

  值得借鉴的“微更新、微改造”经验

  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副局长田燕表示,深圳市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在过去5年实现了50万平方米科研空间的批量供给,为创新空间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140余个优质项目密集落地;广州市创新城中村更新改造模式,引入大型央企统筹城中村征拆、产业落位与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将科研院所、国家实验室与企业产业发展用地精密结合;广州永庆坊注重对街区肌理和原有风貌的保护,以“微更新、微改造”为手段,实现历史建筑新旧融合发展。应当学习在城市建设方面要有坚持几十年持续打磨的韧劲,有科技创新工作的闯劲,对功能空间持续供给保障;思考武汉产业用地的布局与创新使用,将空间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紧密融合,促进城市产业发展向创新空间聚集区建设模式转型;学习历史街区保护与利用模式创新,系统全面彰显城市历史文化风貌特色。

  激发民营经济创新活力

  市工商联副主席盛寒枝表示,深圳激发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的经验值得武汉市工商联深入学习借鉴。

  下一步将发挥组织优势,用好乡情纽带,扎实推动武汉与粤港澳大湾区高效区域协作。

  为区域招商“呼朋唤友”。今年3月,广东省湖北武汉商会在广州成立。商会定期举办并购上市分享会、专精特新企业对接会等活动,未来将在粤港澳大湾区的11个城市建立分会,在武汉建立16个联络处,深化武汉与大湾区融合联动发展。

  为平台招商“扩权加码”。邀请其他省份湖北商会会长赴汉考察交流,以活动促交流;组织华创会武汉市“双优引荐”专场活动,推动一批优质项目签约;组织企业参加在曼谷举办的第十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寻找“一带一路”商机。

  为企业招商“增值赋能”。邀请居然之家董事长汪林朋出席“2023武汉全球招商暨一季度项目签约大会”,对接有关设计类项目;以武汉市“965”产业集群为焦点,以民企招民企,以知名企业家招知名企业,加大上下游企业招引力度。

  推动城市创新、产业升级

  江汉区委书记李湛表示,要学习深圳的站位担当,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江汉作为全市承担着重要功能的中心城区,应当站位全局、担当重任;要学习深圳的创新勇气,持续推进城区创新发展。“地有界、新无限”,江汉作为面积最小的中心城区,尤其要学习深圳在推动城市创新发展上的勇气和定力;要学习深圳的特区精神,真抓实干推动“双过半”。江汉要学习借鉴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统筹抓好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汉阳区委书记徐丽表示,当前汉阳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将深刻汲取先进地区先进经验,全力以赴拼经济,推进宜居宜业新汉阳建设迈上新台阶。

  对标“广交会”,搞好“汉交会”

  黄陂区委书记何建文表示,要对标“广交会”,开展“汉交会”。从大湾区回汉的第三天,黄陂区成立广州、北京、上海3个驻点招商分局,派出15名优秀干部奔赴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驻点招商。在全区倡导“四干精神”,即不讲条件“愿意干”,勇挑重担“抢着干”,紧盯目标“擂着干”,创造条件“想法干”;打响“四个宣战”,向“慢作为”宣战,向“溜肩膀”宣战,向“不下深水”宣战,向“甘于平庸”宣战,用实干来保障大湾区学来的新思想、新理念、新做法落地见效,奋力把黄陂建设成为大汉口的新空间。

  【全方位对标寻方向】

  加快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武汉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唐超表示,要进一步优化支持路径,全力“助东风、惠岚图”,加快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3月份以来,我们主要支持了东风系的整车销售,推动了库存燃油车的出清,但这种做法不可持续。我们将吸取广东经验,重点支持东风的技术创新和主流车型开拓市场,推动东风研究院、智新科技(新电机)等项目落地速度,坚决不搞短期行为,更不能不作为;要以高级辅助驾驶为重点,提升量产车型I2级以上辅助驾驶装配率。目前,全区在产车型的I2及以上级别辅助驾驶系统装配率约30%,我们将充分发挥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及示范区的作用,推动东风悦享、亿咖通、华砺智行等自动驾驶企业辅助驾驶技术产业化落地,力争到2025年辅助驾驶装配率达到50%以上;积极培育新势力,加速推进小鹏武汉基地建设、吉利路特斯发展。确保小鹏武汉工厂本月投产,争取更多排产计划,增加新款车型生产,力争年内达到5万辆的目标。积极争取小鹏数据标注中心及自动驾驶研发中心落户,促进路特斯出口及新车型加速投产,争取江苏恒义、精电电子、浙江三花、苏世博等相关供应链企业加快落户。

  制定“强链延链补链”清单

  新洲区委副书记、区长舒基元表示,一要思想大解放:紧扣全市“965”产业体系,聚焦航空航天、智能制造、冷链粮食物流、农文旅、智能建造五大主导产业,招大引强、招新引特、招链引群。二要能力大提升: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来抓,建立全员招商引资机制,大力推行专班招商、驻点招商和产业招商、资本招商,制定“强链延链补链”清单,对重点项目进行整体协同作战、攻坚式突破。对重大工业项目、头部企业、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实行定制化政策,提高政策竞争力。加强北上广三大招商驻点专班建设,紧盯大企业、大项目,借力发展、借梯上楼、培植增量。

  深入实施“链长制”

  东西湖区委书记、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工委书记彭涛表示,要更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着力打造网安基地创新头雁,加快金银湖实验室等六大国家级平台实体化运作,推进“中国软件名园”建设,鼓励网安企业、科研院所建立创新联合体,创建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着力搭建“产业研用”融合平台,深化与武大、华科等高校合作。创新打造一批科技楼宇,加速网络安全、大健康等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组建区级科创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以更实举措推动产业升级。学习深圳产业链发展经验,深入实施“链长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引进更多行业龙头和领军企业。突破性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布局智能座舱等细分领域。

  汉阳区委书记徐丽认为,接下来汉阳将久久为功推动产业振兴。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地位构建创新体系,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双倍增”计划。巩固拓展数字经济新赛道,发展壮大地理空间信息、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细分领域,培育壮大数字优势产业集群。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更大力度推动工业园区腾笼换鸟。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积极承接沿海地区产业、产能转移,紧盯本次大湾区招商对接项目,抓紧邀请企业来汉阳实地考察,以钉钉子精神跟踪服务,持续推动项目签约落地。

  在多领域多管齐下

  武昌区委副书记、区长范礼奎表示,在城市更新领域,对标深圳深南大道,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总部落地、城市管理提档升级一体推进,将中南—中北路金融主轴和滨江商务区打造成为城市界面整洁、企业总部林立、高端产业集聚的现代化城区样板。在武昌古城保护开发方面,对标广州荔湾区永庆坊,坚持全生命周期理念,加快探索出一条生产生态生活相融合、建管运治一体化的旧城改造典范。在招商引资领域,深入推进招投一体、招落联动、履约践诺等全流程管理工作模式创新,加快企业签约落地、早结硕果。在金融、科技、文旅、商贸等主导产业发展领域,创新政策支持方式,优化政务服务效率,扭住建设碳金融集聚区、数字经济发展高地等产业发展关键环节,加快主导产业迭代升级。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方面,用更多政策“活水”为企业“活血”,助力企业渡难关、减负担。充分发挥“零号员工”作用,用更好的平台项目激活“一池春水”,为企业引来“源头活水”。

  牢牢抓住新一轮能源革命的机遇

  青山区委副书记、区长、化工区党工委副书记沈涛表示,对于武汉、青山而言,我们具备较多发展氢能产业的优势,武钢气体和中韩石化两家企业年制氢规模可达25万吨,氢能产业发展就是我们最大的时代机遇。我们要牢牢抓住新一轮能源革命的机遇。借势借力发展氢能。举办年度“全球氢能产业发展峰会”,积极引进全球氢能创新技术、产品与成果。组建氢能产业引导基金,推动氢能产业顶尖技术孵化及优质氢能企业聚集。加快建设氢能产业园。高标准制定《青山区氢能产业“十四五”发展战略与规划》,充分利用钢铁产业副产氢生产能力,积极推进焦炉煤气制氢项目建设,在化工园区加快建设氢能产业园,在全区范围内大力推动绿色低成本制氢示范、管道输氢试点、重载物流等试点示范工作。规划建设智慧氢能小镇。塑造长江第一氢能小镇样板,构建氢能产业发展生态圈,探索在生态农业、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并逐步扩大氢能的应用领域。

  进一步完善洪山“产业地图”

  洪山区委书记林文书表示,下一步将对标先进,加快转型。第一要注重战略空间和产业发展“两个留白”,留足产业延链和升级空间。围绕全市“965”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洪山“产业地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综合考量人口密度、产业分布、辐射半径等因素,全力推动城区结构优化和功能完善。第二要以产业转型升级带动转型发展。抢抓沿海地区产业外溢、央企二次布局、领军型企业二次创业等重大机遇,围绕洪山四大主导产业,招引一批体量大、质量高、结构优的好产业项目,推动产业扩链强链、集聚集群发展。用足用好高校创新资源,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坚持“少而精”培育方向,力求在3—5个细分领域上占据产业链高端环节。坚决不能将传统产业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加快推进数字化赋能,推广5G+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动电力、建筑、医药等传统产业加速蝶变。

  对标优化政务服务和数字化赋能

  市政务服务大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贵达表示,广州市南沙区在政务服务和数字化赋能等方面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未来武汉将进一步规范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持续对标优化再造,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全面推行企业开办“1050”标准,新设企业“开办即开户”,推进证照变更“一次办”。简化歇业制度,推进简易注销“全程网办”。推进工程建设项目“用地清单制”改革,推广运用“承诺可开工”“开工一张证”。推行联合报装,深化水电气等市政接入工程“一次办”。推出夜间施工“即审即批”“审管联动”、个体工商户登记“秒批秒办”、企业注销清税“云易销”等20项“微改革”“微应用”事项,以“小切口”推动大突破。推动轻应用创新中心建设,利用低代码、微服务技术支撑新场景和基层治理应用快速落地。

  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创新赋能

  市政府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何宪礼谈到学习考察收获时表示,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是深圳国资国企改革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经验之一。对标我市国资国企工作中存在的差距,一是要持续深化改革,提升发展效益。聚焦转型发展,加快布局新领域新赛道,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价值提升行动,持续深化专业化整合,打造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二要强化创新赋能,增强核心竞争力。包括实施新一轮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研发机构提档升级计划。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争竞争类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增长10%。同时,还要强化目标导向,狠抓经营发展,坚持放管结合,进一步完善监管体制。

  (统筹:周新华 彭仲 采写:长江日报记者蔡欣星 秦璟 黄金 郝天娇 黄莹 雷心蕊)

  【编辑:张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