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28日讯(记者宋磊 通讯员王欣)“再也不用担心充电桩不够了,车随便停哪里都可以充电,真方便。”9月28日下午,网约车司机朱星来到位于汉口火车站附近的国网智能充换电综合体充电,为这里新添置的智能移动储能充电桩点赞。
9月27日下午,在国网智能充换电综合体看到,一台酷似列车车头的白色箱体设备正在车辆间移动。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当天,长江日报记者在国网智能充换电综合体看到,在这里的立体停车位,一台酷似列车车头的白色箱体设备正在车辆间移动,工作人员用手中的遥控器将其移动至需要充电的车辆边,实施充电。
“创新‘桩找车’模式,彻底打消电动车主的‘充电焦虑’”,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充换电公共设施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玺介绍,智能移动储能充电桩又可称作“移动充电机器人”,为有效应对“双节”黄金周期间新能源汽车出行、充电高峰,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在湖北省内率先在国网智能充换电综合体试点这一设备,相当于给新能源汽车充电配备“移动充电桩”。
在智能充电塔库,高峰时期固定充电车位全满。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充电高峰时段里,移动式充电桩可以‘跑’起来,给等候固定充电桩的汽车进行即时充电”,王玺介绍,目前,我市充换电设施越建越多,但仍存在高峰时间段“一桩难求”的局面。为解决这一问题,今年,国网武汉供电公司与一家国内充换电设施企业共同研发了智能移动储能充电桩,可随时随地为新能源汽车实施移动充电。一台这样的设备总功率达60千瓦,储能满载电量为184度,可以选择60千瓦直流快充、7千瓦交流慢充两种充电方式,且与普通充电桩性能和收费标准一致。其在满电情况下,可以为5到6台车充到80%的电量。
汉口火车站西侧的智能充电塔库等待充电的新能源车。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记者在现场看到,车主将车辆驶入充换电综合体后,如遇充电车位全满的情况,工作人员便引导车辆停在普通车位,并迅速调配智能移动储能充电桩前来充电,充满80%的电量用时不到30分钟。
“不但可以就地充电,还可以远程救急”,王玺介绍,“移动充电桩”可根据周边充电桩的负载情况进行调配使用,设备可在2公里内直接前往,或由车辆运送现场“支援”。
工作人员用手中的摇控器将移动式充电桩移至需要充电的车辆边,给汽车进行即时充电。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王玺介绍,今年内,武汉市充换电公共设施管理有限公司将在全市陆续投放10台智能移动储能充电桩,除了各类充换电站,该设备还将布设到地下商业体、小区地下停车场等,并探索建设智能机械充电手臂、无线充电桩等设施。“以更多的充电场景、多元化的充电体验,推动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普及。”
【编辑:张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