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打得敌人晕头转向,志愿军老战士回忆抗美援朝战争最后一战

新闻中心 > 都市圈频道 > 武汉

2023-10-24 08:07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1953年7月13日21时,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三个作战集团和第9兵团第24军的官兵,向朝鲜半岛金城以南敌军阵地同时发起进攻,打响了金城战役。

  志愿军炮兵动用包括“喀秋莎”火箭炮在内的1100多门火炮,对敌军阵地进行猛烈轰击,把敌军的大部分工事摧毁,打得敌人抬不起头来。

  在炮火准备结束之后,志愿军步兵迅速对敌人发起冲击,仅用1个小时就全面突破南朝鲜军队4个师把守的前沿阵地……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志愿军官兵迅猛地向南推进。金城战役结束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和“联合国军”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金城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打的最后一仗。

  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纪念日。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现年90岁、正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北省军区武汉第十一离职干部休养所安度晚年的离休干部路明是金城战役的亲历者,曾在金城战役中与战友们一起冲锋陷阵。10月16日,路明向长江日报记者回忆他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经历,重点讲述了他与战友们在金城战役中英勇杀敌、奋勇前进的英雄事迹,他希望大家把志愿军官兵面对强敌时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永远铭记在心并发扬光大。

  身穿干净整洁旧军装的路明老人身板硬朗、精神矍铄。他听力比较差,但思维敏捷、思路清晰。他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声音洪亮,有问必答。

  

  90岁的志愿军老战士路明曾在金城战役中与战友们一起冲锋陷阵。记者肖僖 摄

  抱着必胜信念入朝参战

  路明老人是吉林四平人,1933年出生。1945年,日本鬼子战败投降时,他正在小学毕业班就读;1948年8月,他瞒着父亲报名参加了人民军队;随后,他随部队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并在广东参加剿匪战斗,因工作出色,他曾荣获大功1次、小功2次,并于1950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路明说,1950年10月份,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他是师政治部宣传队的宣传员,正与战友们驻扎在广东深圳一带剿匪。已入朝志愿军官兵在前线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传到他们部队后,他与战友们萌生了去抗美援朝战场杀敌的念头,并纷纷向部队递交请战书。1952年年底,他随部队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4军第130师,并接到开赴朝鲜参战的命令。

  在部队启程奔赴战场前,路明主持了130师师直属山炮营、警卫营、工兵连、侦察连等部队官兵参加的动员大会,他给一位上台演讲的女战士蔡超写了讲话稿。他与战友们都是抱着必胜信念前往前线的。

  1953年1月24日,路明与战友们乘火车从广东樟木头火车站出发,前往朝鲜。火车在武汉搭渡轮过长江期间,他与战友们脱下在广东驻守时穿的薄衣服和戴的单层布帽,换上了厚厚的棉衣棉裤和厚实的毡帽;火车在锦州作短暂停留时,获得部队批准后,他将自己随身携带的日记本、个人照片等物品打包,欲交给在锦州一所财贸学校当老师的堂姑妈保存。

  当时是凌晨,正是滴水成冰的时刻。路明把电话打到财贸学校值班室时,值班的大爷起初不想出屋去通知他堂姑妈接电话,于是,他就告诉大爷:“我要上前线了……”大爷一听,立即出屋跑步去通知他堂姑妈来值班室接电话。接到电话后的堂姑妈,冒着刺骨寒风赶到火车站与他见面。他对堂姑妈说:“万一我从战场上回不来了,你就把这些物品交给我爸,给他留个念想。”堂姑妈则叮嘱他说:“你在战场上好好表现,多杀敌,争取立功。我们等着你回来。”1955年,他回国出差时,才从堂姑妈手中拿回这些物品。

  1953年2月2日,路明和战友们乘火车抵达志愿军的后方大基地安东(今丹东),在休整一段时间后,他们进入朝鲜,被派到朝鲜铁山半岛一带执行海岸防御作战任务,以抗击敌人可能从海上发动的进攻。

  路明说,当时,他们130师中部分战士因不了解战场情况,担心自己用火力弱小的山炮和轻武器扛不住敌人军舰上大口径舰炮的轰击和敌军飞机的轰炸。针对这种情况,他们师立即组织官兵参加政治思想教育,各级首长和经历过抗美援朝战争考验的老战士们告诉大家,英勇的志愿军官兵在已结束的上甘岭战役中,用坑道战术战胜了气焰嚣张的敌人,打得敌人满地找牙。该师官兵们一听,顿时士气大振,挖坑道时,人人干劲十足。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该师官兵利用铁锹和羊角镐等工具,不停地挖坑道和建造工事,快速筑起一条钢铁防线,打消了敌人在此地实施登陆作战、威胁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侧后方安全的狂妄企图。

  志愿军决定狠狠教训南朝鲜军队

  据史料记载,从1953年5月13日至6月16日,志愿军先后对敌人发动两次进攻,给敌人以很大打击,共歼敌4.5万余人,在“联合国军”防线上打开一个12公里宽、3至6公里纵深的大缺口,使金城以南之敌突出部更为暴露,战场态势对敌人极为不利,“联合国军”中的美军已不想再打下去了,美军只想尽快与中朝军队签署停战协定。但在6月17日晚,南朝鲜李承晚集团假借“就地释放”之名,强行扣留朝鲜人民军被俘人员,并狂妄叫嚣他们的军队要脱离“联合国军”的指挥控制“单独干”和“北进”,图谋破坏停战的实现。为此,志愿军决定推迟停战协定签字时间,并以金城以南地区的南朝鲜军队为主要攻击目标,发起金城战役,狠狠教训南朝鲜军队,以促使停战的实现和停战协定的落实。

  路明回忆说,在接到上级命令后,他所在的130师于6月底赶到金城前线,与兄弟部队一起准备参加金城战役。他与战友们均斗志旺盛,决心向志愿军特级英雄杨根思、黄继光学习,发扬我军不怕苦不怕死的优良传统,在战场上把敌人打服气,扬我国威军威。

  抵达金城前线阵地后,路明被派往130师师直属侦察连协助连指导员从事宣传动员工作。路明说,侦察连当时驻扎在金城前线清板砚山上坑道中。连队阵地所在地是敌我双方两年来争夺最为激烈的地方之一,山上密布被炮弹和航空炸弹炸出的焦黄色土坑。山下大片稻田里没有稻谷,而是长满半人高的野草。阵地前方的金城已成废墟,靠近金城城边的一条铁路只剩下路基;原来的金城火车站仅残存一块书写着朝鲜文字的白色站牌,孤零零地立在风中。金城周围几十里范围内见不到老百姓……

  路明说,看着眼前的这些景物,他与战友们都觉得我们志愿军必须与朝鲜人民军联手,尽快赶跑敌人,把和平与安宁还给朝鲜,让老百姓能和平建设自己的家园。他与战友们的战斗热情被满目疮痍的景象和老百姓所经受的苦难激发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备战打仗工作。

  他们将敌人布防情况摸了个门儿清

  路明介绍,当时,他所在的130师师直属侦察连主要采用三种侦察方式搜集与敌人有关的情报,以达到知彼知己目的。

  一是安排侦察连中懂朝鲜语的朝鲜族战士利用无线电监听方式,从敌人的无线电通信联络活动中窃取情报。有一次,负责窃听的战士听到敌人在无线电通话中说:“把地瓜送到某某阵地上。”敌人所说的“地瓜”是什么呢?敌人这是要干什么呢?连长与连指导员等人分析这条信息后,决定派出小分队去查明情况。小分队的战士上半夜悄悄潜到敌人所说的某某阵地上,于下半夜返回我方阵地,还带回了几捆电线。小分队的战士说,敌人在某某阵地上布设了一批有线电信号引爆地雷,他们已将传送起爆信号、连着地雷与起爆控制器的电线剪断带回,让敌人布设的这批地雷全成了“哑雷”。

  二是派战士进入敌方阵地“抓舌头”回来,即把落单的敌人巡逻兵活捉回我方阵地审问而获得情报。有一次,侦察连的战士于夜间深入敌方阵地“抓舌头”,但偶然与大股敌人遭遇并发生激烈交火,我方有9位战士不幸负伤,敌人的伤亡情况则不明。在这种情况下,我方战士仍将敌人的一名伤兵抓回我方阵地,但这名伤兵还没开口说话就死了。即使如此,我方也从其所穿军装上,获得对面敌人的部队番号等有用信息。

  三是派三五人组成的小组悄无声息地潜入敌方阵地,设法摸清敌人的设防情况。执行此类任务的战士往往于头一天深夜从我方阵地出发,偷偷潜入敌方阵地中,然后于第二天白天顶着烈日炙烤和蚊虫叮咬,披着伪装认真地观察敌方的火力点设置、人员布置与掩体分布等情况,并把地形地物画下来。第二天晚上,这些战士才把情报带回我方阵地。

  路明说,在金城战役爆发前,他与侦察连的战友们已将对面敌人的布防情况摸了个门儿清,圆满地完成了战前侦察任务。

  “我们在阵地上庆祝和平的到来!”

  路明介绍,7月13日晚9时,我志愿军打响了准备已久的金城战役。当时,我志愿军炮兵“喀秋莎”火箭炮发射的成排火箭弹,喷着长长火焰越过他与战友们的头顶,呼啸着飞向敌方阵地,把敌人阵地炸成一片火海。我志愿军其他火炮发射的炮弹也像狂风暴雨一样砸到敌方阵地上……敌人顿时被我方打得晕头转向,乱了手脚。稍后,回过神来的敌人不断向空中发射照明弹,还用探照灯把我军阵地照得通亮。在我方炮击敌方阵地约半小时后,我方步兵对敌人阵地发起勇猛攻击。

  路明说,当时,阵地上到处是我志愿军战士冲锋的身影。他们130师第388团的尖刀连仅花不到40分钟时间就突破敌方的第一道防线,夺取了敌方前沿阵地,并打退敌人的两次反扑。他与侦察连的战友作为第二梯队进攻力量,则负责执行向敌人后方穿插迂回任务,一路上,他们看到前进道路上散布着死伤的敌人和敌人丢弃的枪支弹药。他与侦察连的战友于14日拂晓抵达位于敌人阵地后方的一条简易公路,敌人已四散逃走,却把几门大炮和成排汽车遗弃在公路上,有的汽车还没熄火,其发动机还在突突作响……“可惜的是,当时我们中没有人会开汽车,否则,我们就可以开着这些汽车去追击敌人了。”

  路明说,当时,我志愿军官兵在追击敌人的过程中因为没有掌握制空权,曾遭到敌机突袭,付出了巨大牺牲。他至今记得,15日那天,三架敌机突然飞到130师第390团一个连的阵地上空,投下大量炸弹,导致该连伤亡了四五十人。这个连的指导员孙胜竹是他的好朋友,也牺牲在敌机的此次轰炸中。敌机飞走后,他与战友们将烈士遗体与伤员留给我方救护人员处理,强忍心中悲痛、擦干眼泪继续朝预定目标奋勇前进。到18日时,他与侦察连的战友已抵达预定地域,并在从敌人手中夺来的一个山头上固守待命。有一天夜晚,敌人在没有经过炮火准备的情况下,对这个山头发动偷袭,被他与战友们操起转盘冲锋枪一阵猛揍,打得他们鬼哭狼嚎、抱头鼠窜……第二天早晨,他们发现敌人将十几具尸体遗弃在侦察连的阵地前。从那之后,敌人再也没有向这个山头发起过反攻。

  路明回忆说,7月27日上午,《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仪式在板门店举行,表明我方打赢了金城战役,达成了战役目标。喜讯传到他与侦察连战友坚守的阵地上时,他与战友们都高兴坏了。接下来,敌我双方都使劲地朝对方阵地上发射炮弹枪弹;但在当晚9时停战协定生效前十几分钟,双方都停止了开火,阵地上也出现了少有的宁静。当晚9时,停战协定生效,他与战友们跑出工事,打着手电筒奔向山顶,在山顶上尽情地欢呼雀跃,相互拥抱着高呼:“停战了,我们胜利了!祖国万岁!”

  路明介绍,停战协定签订后,他与130师一个营的战友继续留在朝鲜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全力帮助朝鲜老百姓新建房屋、兴修水利工程,把朝鲜一处海岸边的海滩改造成几千亩良田。他说:“作为志愿军战士,我们圆满地完成帮助朝鲜人民打败敌人与重建家园的任务。”1958年,他与战友们从朝鲜回到国内。他被部队送到军校学习,并在部队一直服役到1985年,然后光荣离休。

  (注:文内所有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路明 吉林四平人,1933年出生。

  1948年8月,路明报名参加人民军队,随后随部队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并在广东参加剿匪战斗,因工作出色,曾荣获大功1次、小功2次,并于1950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2年年底,路明随部队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4军第130师,并接到开赴朝鲜参战的命令。抵达金城前线阵地后,路明被派往130师师直属侦察连协助连指导员从事宣传动员工作。

  三种侦察方式

  搜集敌情知彼知己

  路明所在的130师师直属侦察连主要采用三种侦察方式搜集与敌人有关的情报,以达到知彼知己目的。

  ◎安排侦察连中懂朝鲜语的朝鲜族战士利用无线电监听方式,从敌人的无线电通信联络活动中窃取情报。

  ◎派战士进入敌方阵地“抓舌头”回来,即把落单的敌人巡逻兵活捉回我方阵地审问而获得情报。

  ◎派三五人组成的小组悄无声息地潜入敌方阵地,设法摸清敌人的设防情况。

  (长江日报记者陈其雄 通讯员蔡佳幸 黄浦)

  【编辑:赵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