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中国科学院院士常青:“武汉设计”给人以深刻印象和悠远回味

新闻中心 > 都市圈频道 > 武汉

2023-11-02 10:02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2日讯(记者王慧纯)“二次城市更新,推进方式已从以往的‘留改拆’变成‘拆改留’。如何保护并更新历史建成环境,是一项挑战。”11月1日,第七届武汉设计双年展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建筑学家常青以《城市有机更新与历史环境再生》为题展开演讲,阐述了他对当下城市更新的理解。

  中国科学院院士、建筑学家常青发表主题《城市更新与历史环境保护》的演讲。长江日报记者 刘斌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当下,“城市更新”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主旋律。常青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及历史环境再生设计研究多年,率先提出介于“维持历史建筑旧貌”与“毁旧建新”之间的第三条道路——保持城乡地方历史特征和多样性活力的“适应性再生”途径,对城市更新有深刻研究。

  他表示,事实上现在的城市更新已是二次更新,中国城市的首次更新发生在2000年前后那30年里,“我们已经将农耕时代和旧工业城市的面貌进行了摧枯拉朽的更新改造,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有遗憾和教训。再出发进行二次更新,相当于从浅水区进到深水区,遇到的困难会更多。过去很容易,拆改留,拆为主;现在留改拆,能留的要尽量留。”

  苏州是常青心中城市更新较为成功的案例,“姑苏区的城市肌理和建筑保留得比较完整,保存了古城原来的风貌,这是很了不起的”。常青表示,现在的城市更新要在符合经济社会和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求下,进行以保护为主导的更新,这是一项较大的挑战,他也在努力尝试。他以进行中的福州中洲岛改造升级为例,“其实中洲岛在20世纪初的传统肌理建筑已经消失了,21世纪建成了欧陆风格建筑群,现在要进行二次更新,怎么办?年轻人的记忆里有这一块,应该留下来”。

  他的方案对中洲岛进行了里里外外的整饬,保留转化为新建筑,使中洲岛成为市民休闲观景的大舞台。还有海口骑楼的改造案例:骑椅外滩至长堤路段一次更新拆得三三两两,街景破败,他将之打造为一条“新旧骑楼共生、今昔和而不同”的外滩风景线,“既保留了老遗迹,也让新老建筑共存,古韵新风是我们追求的目标”。20年前,常青主导了上海老城厢豫园片区的改造更新,打造出精致的红色楼台。时至今日到了二次更新的时候,他决定这次一定要还原豫园的江南园林风,“我们要做曾经的黛瓦粉墙,歇山屋顶,对城市更新的方案我们一直在优化”。

  11月1日,第七届武汉设计双年展开幕现场。长江日报记者 刘斌 摄

  常青高度评价“武汉设计”,“武汉无愧于‘设计之都’称号,这里的设计界包括学界和业界都有功底深厚的设计底蕴、文化传承和创作爆发力。闻名遐迩的黄鹤楼重建设计、恩施彭家寨再生设计、‘巴公房子’再生设计、无图施工技术领先的武汉气象塔设计、首个突破减隔震技术难关的广州科学中心设计等,都给人以深刻印象和悠远回味”。  

  今年是武汉的“城市更新年”,记者问到如何避免城市更新过程中可能造成街区丧失活力等问题,常青认为,这是旧区改造后的普遍现象,“既是文化记忆和传统习惯灭失的结果,也是基层社会和消费链断裂的必然,从社会进化的角度看,似也无必要为之惋惜或哀怨”。他也强调,二次城市更新应在保护的前提下创新,“我们更应关注如何使其适应性再生或涅槃重生,要实现这种愿景,必须找到再生触媒或催化作用力,这其中,守正创新设计是最有可能担此重任的要素之一”。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