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2日讯(记者龚萍 通讯员刘静)城市更新、绿色低碳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近年来建筑设计行业的热词。2日,第七届武汉设计双年展专场论坛上,与会专家用各自实践来回答这一城市命题。
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城市更新、绿色低碳)论坛现场。记者李永刚 摄
城市更新是一场“马拉松式”的过程。中国科学院院士、建筑学家常青在主旨报告中提到,当代城乡改造大潮下,面临着能否保留地域风土精华和场所记忆的危机和挑战。
中国科学院院士常青在论坛作报告。记者李永刚 摄
他结合屈子祠、楚辞文化中心、黄山黟县关麓书院、上海奉贤“龙门阁”等多个工程设计实践谈到,城乡风土建筑的未来,既要留住文化记忆的风土,又要走出农耕语境的乡土;既要留住史地维度的地望,又要再造生活世界的场所,地域风土要在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中前行。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南建筑设计院首席总建筑师桂学文,以城市网红地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为例,提出切实可行、适当前瞻的一体化建筑设计策略。
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桂学文。记者李永刚 摄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与遗址保持一定的距离,既有相互关联,又将功能分开设置。建筑外观因地制宜,与坡地的环境保持和谐,人身处其中不觉得建筑“打扰”环境,而是很好地融入环境。特别是建筑外部的草地、景观等设计,供参观博物院的游客体验之外,随着周边社区不断新兴发展,景观也为环境提供人文休闲的场所,一举多得。
他认为,中国建筑业开始注重和探索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把握,建筑设计要统筹兼顾,技艺相融,尊重地缘和历史沉淀,凝练突出“建筑、环境与人”高度融合,并通过设计,实现建筑、城市让生活、未来更美好。
西班牙著名建筑师洛伦佐·巴瑞鲁沃则分享绿色低碳校园的改造理念和案例,他改造过一批巴塞罗那的学校,通过增加自然采光、降低校园硬件损耗、扩大校园活动空间、增设太阳能光伏等方式,让绿色低碳贯穿学校的教学全过程。
西班牙著名建筑师洛伦佐·巴瑞鲁沃。记者李永刚 摄
他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他已经8次来汉,也多次参加武汉设计双年展。与前几年相比,他感受到最大的变化是,身边的家人朋友都认识武汉,说明这座城市的国际知名度更高,希望未来能有机会参与武汉的绿色低碳校园建设。
在对话环节,常青院士提到,武汉与上海拥有近似的历史积淀,上海的建筑设计专家早年也来到武汉扎根,形成两座城市之间的密切联系。本届双年展代表了国内一流策展水平,不逊色于其他城市的设计展览,在他看来,在工程设计的部分领域武汉已经走在前列,如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平台,希望未来能够加强两城交流,共同为建筑行业以及城市高质量发展发挥引领作用。
【编辑:赵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