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22日讯(记者陈静茹)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主持人大赛》登上热搜。选手中有位叫严尚嘉的女孩,幽默风趣,被亲切地称为“大嗓门”。她是位武汉姑娘,练就的“大嗓门”背后,是她关爱听障和残疾儿童,公益脚步遍布全国。11月21日,她做客《面谈》分享人生故事。
《面谈》连线截图(点击图片回看直播)。
认真备赛应对“神仙打架”赛场,深度和有趣度可以相得益彰
记者:最近,很多朋友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主持人大赛》上认识了你,看到你有趣又幽默的那段主持视频。今年,你为何参加主持人大赛?
严尚嘉:说到我参加主持人大赛的原因,挺有趣的。今年,我们跟央视几个栏目有所合作,被邀请作为嘉宾参与他们的录制。这些栏目的导演彼此之间并不认识,但导演居然都不约而同地问我要不要去尝试一下央视举办的主持人大赛。不同栏目的导演都不约而同地鼓励我去,我觉得自己似乎跟主持人大赛很有缘分,我决定尝试一下,挑战自我。
记者:面对“神仙打架”的比赛现场,你做了哪些准备?
严尚嘉:因为比赛赛制是保密的,在一开始我们能参考的东西并不多。最早是重看2019年的主持人大赛,看看当时选手们的比赛内容,从中学习一些比赛技巧。当时反反复复地拉片式地看往届视频,一期节目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就几分钟为一个单元对节目内容进行拆解。比如,比赛考题是什么类型的、高分选手有哪些值得学习的亮点等等,都会认真地分析学习。那种状态就像准备考试一样,把它们变成我的笔记,记在我的本子上。再加上今年第一赛段的自我展示要求是要一个融合个人经历的完整节目,且节目内容要求与大赛“奋斗有我,新声绽放”的主题相契合。选手要根据个人自身的风格特点,巧妙融合自己的才艺特长等。随之,需要思考罗列并巧妙提炼融合的内容会比较多。
记者:比赛现场,你模仿了一段赵丽蓉老师当年在小品《如此包装》中的经典桥段,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设计?
严尚嘉:因为我是中央戏剧学院主持专业毕业的,我们学校的主持专业有一个特色,会有专业的表演课。在现实生活中,我也非常爱模仿。如果我发现一个人特别有意思,我可能会把他的特点记在我的功课本上,也变成我的综艺技能之一。
记者:主持风格幽默风趣与发出有深度、有质量的声音,这两点之间的平衡点是什么?你能兼顾吗?
严尚嘉:这个问题也是我这么多年来,对于我主持专业的一个思考。其实,我并不是等到来参加主持人大赛才开始真正地思考这个问题。在我十七八岁决定选择播音主持专业时,我便一直在探索这个问题。我在想,女主持真的很难风趣幽默?搞笑女就一定脑袋空空?后来,我发现风格和内容需要有机平衡。当一个人想要传递自己的一份能量时,他不能只有一种状态,而是要有实质的内容。而一份内容想要被大家接受,必须是大家都能听得进去的一种状态。所以,这两者要有机结合,深度和有趣度可以相得益彰。对我来说,成为“唯一”比成为“第一”更加有意义。
关注听障群体,公益脚步遍布很多城市
严尚嘉在公益学校做义工,与孩子交流。
记者:你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做公益?第一次做的公益是什么?当时感受如何?
严尚嘉:在大学期间,因为各种节目录制,开始有相对稳定的收入,想带妈妈再去看看耳朵。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在手机上发现一个公益活动叫“爱的分贝”,是一个常年关爱听障儿童的公益活动。于是我参与了这个公益活动并且开通了我的月捐功能。到目前为止,已经持续了几年时间。后来,身边的演员朋友们知道我在关注听障群体之后,推荐我去北京郊区的一个公益学校做义工。在业余时间,我就和他们一起去公益学校陪伴听障的孩子们,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玩耍等等。
严尚嘉的公益证书。
记者:后来,还做了哪些公益?
严尚嘉:其实,这也跟我自己个人经历有关系。我是武汉人,毕业后落户深圳,在北京工作。所以,我自己本身辗转的城市就非常多,而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公益行动。我作为一名幕前的主持人,有荣幸和契机被各种公益活动邀请,一起去宣传和参与公益行动。我也希望全国有更多的朋友能加入到公益事业中来。
孩子们像天使般温暖我很久,持续做公益让声音更有温度
在公益学校,两位男孩子为严尚嘉画的肖像。
记者:你做了很多公益,有难忘的故事吗?分享一下。
严尚嘉:慢慢地,我跟孩子们也处成了朋友。每次我去做义工的时候,他们就会开心地给我展现他们的新技能。比如,最近我去做义工时,两个小伙子说要给我画一个画像。然后,两个小伙子就“比拼”着画我,他们两个画的各有风格、各有特色。到了晚上我在即将离开的时候,有个小姑娘会做编织,自己做了一个手链,是我最喜欢的配色,她戴在我手上,叮嘱我“回家的时候,尚嘉姐姐要一直戴着哟!”每当这种瞬间,我觉得这些孩子们就像小天使一样,他们无意间的一个行为能够温暖我很久。他们送给我的这些画像和这些小手工,我也会珍藏。
公益学校里,女孩子为严尚嘉做的手链。
记者:你觉得是否赋予了声音新的温度?
严尚嘉:因为我的专业性质,可以让我的声音更大,让我的发音更加标准。我能够在做公益的过程中,除了陪伴以外,还能教他们正确的发声。让这些听障的孩子在学习如何正确发音的过程中,可能会相对容易一些。除了在工作中站在舞台上拿着话筒发出声音,能在生活中用我的声音持续帮助更多这样的孩子和群体,我的声音才能够更加有温度。
点击海报回看本期《面谈》直播>>>
海报|张莉
【编辑:邓腊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