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24日讯11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新闻发布会。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层全覆盖、扶持楚材特色药材种植、道路以中草药命名……长江日报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江夏区迎来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已于今年9月高质量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的评审验收。
江夏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梁爽介绍,该区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将中医药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卫生事业规划和区委区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将中医药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卫生事业发展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同落实。
为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该区成立江夏区西学中暨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实现技术培训全覆盖;开展中医师承工作,通过“导师带徒弟”“专家走基层”,累计培养30余名中医师,持续为基层医疗机构输送中医药人才;支持“名医、名科”建设,外引国家级正骨名师,获评省级中医重点专科2个,市重点专科6个,5种院内中药制剂在全区医联体单位应用推广。
为推进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江夏区发展壮大了一批中药材种植基地,支持蕲艾、薄荷等楚材特色药材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大力招引中医药健康产业园等项目,进一步促进基层中医药种植与乡村振兴相结合,逐渐建强中医药种植产业链。
为在全区营造浓厚的居民爱中医、信中医、用中医的社会氛围,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江夏区黄家湖大道延长线等15条道路,直接以茯苓街、黄芪路等中草药命名,推动中医药文化与民生的融合发展。江夏区中医医院更是积极推进中医药“六进”(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进企业、进养老机构)活动,推广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和理疗、推拿等保健技术。
自2014年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2019年通过复审之后,今年9月,江夏区又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的评审验收。
(长江日报记者关晓锋 王春岚 张剑 通讯员张春红 田勇)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