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武汉帮苏丹培养杂技人才故事登上央视,苏丹杂技演员回汉看望恩师

新闻中心 > 都市圈频道 > 武汉

2023-12-17 06:35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52年前,50余名苏丹学生跨越山海来到中国武汉杂技团,开始了他们为期两年半的“杂技留学”生活,这段“留学”经历也成为一段友谊的开端。16日晚央视一套播出的《美美与共》节目中,苏丹杂技团团长穆达维和武汉杂技团原副团长何忠杰携手共同讲述了这段跨越了半个世纪的杂技情缘,这也是央视近年来继《等着我》节目之后又一次聚焦这段历史。

  精彩现场:

  苏丹杂技团团长教撒贝宁“玩”草帽

  何忠杰(左一)和穆达维(前排右一) 教撒贝宁(前排中)、施展(后排)学杂技。

  节目中,武汉杂技团原副团长何忠杰介绍,1970年苏丹共和国总统尼迈里首次访问中国,在北京观看了一场高水平的杂技演出,深受震撼,希望能组建苏丹自己的杂技团。武汉杂技团之前曾经为坦桑尼亚培养过杂技学员,最后这个任务被交给武汉杂技团。筹备之初,武汉杂技团还派出专家组远赴苏丹首都喀土穆,帮助遴选学员。1971年10月,50名10岁左右的苏丹孩子来到武汉,在武汉杂技团开始了长达两年半的学习。

  1974年,苏丹杂技演员毕业演出前,姚金妹老师为他们化妆。

  苏丹杂技团孩子们在汉练习杂技老照片。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翻拍

  在节目中亮相的苏丹杂技团团长穆达维,正是首批来武汉学习的50个苏丹学员之一。当年来汉时,他还是个不满10岁的小男孩。节目中,他不仅用流利的中文深情地回忆起在武汉杂技团学习的时光,还能和主持人撒贝宁用武汉话开玩笑并教撒贝宁“玩”草帽。他回忆,当年苏丹学员们吃不惯米饭,老师们准备了面包。为了鼓励小学员们好好练功,只要表现不错,老师们就会准备小惊喜——一颗糖果。“我们都叫老师们爸爸、妈妈”。何忠杰透露,一位苏丹学员在汉生病,是武汉医生给她输血救了她:“她经常说,她的身体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近半个世纪以来,武汉杂技团先后在武汉、喀土穆两地为苏丹培养了三批杂技学员。

  暖心幕后:

  穆达维萨尔瓦来汉探亲

  9月1日,苏丹杂技团团长穆达维(左一)带着儿子穆斯塔法(右一)和演员萨尔瓦(右二)在武汉探望武汉杂技团退休演员姚金妹老师(左二)。 长江日报记者王娟 摄

  《美美与共》这期节目录制于2023年9月初。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节目组原本只安排了他们在北京参与录制。但穆达维再三表示,一定要来武汉,“我要去看看我的老师,看看武汉杂技团。”

  苏丹杂技团团长穆达维和女团员萨尔瓦见到曾经教过他们的恩师姚金妹。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9月1日,穆达维带着儿子穆斯塔法和当年一起来汉的女学员萨尔瓦,在武汉杂技团宿舍见到了当年曾经教过他们的老师、武汉杂技团退休演员姚金妹。一见面,两位曾经的学员和86岁的姚金妹紧紧相拥:“老师您一点没有变,您身体好不好?”叫完老师,穆达维又叫“妈妈”:“我来中国的时候只有9岁,您把我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随后,他把儿子穆斯塔法介绍给姚金妹,萨尔瓦也把儿女的照片给姚金妹看,让姚金妹非常开心:“我还记得萨尔瓦小时候是双眼皮,大眼睛!”

  苏丹杂技学员在武汉杂技团学习。

  姚金妹回忆说,当年武汉杂技团不仅特意为苏丹杂技学员装了暖气,夏天还带他们去庐山避暑,生活也照顾得无微不至。

  萨尔瓦正是何忠杰在节目中提到那个被中国医生救回来的苏丹学员。她说,“每次人家问我是哪里人,我都会回答说,我爸爸是苏丹人,妈妈是埃及人,我身体里流着的血液是中国人的,我喜欢中国。”萨尔瓦的丈夫在苏丹经商,和中国义乌有贸易往来,所以她经常来中国,还曾两次来汉看望武汉杂技团的老师。“我曾经带着孩子来看过姚老师,这次我来武汉,他们都很关心,一直问我姚老师怎么样。”

  苏丹杂技团团长穆达维和女团员萨尔瓦重访武汉杂技团旧址。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穆达维回忆,两年多的学习结束时,学员们都舍不得离开武汉:“老师们送我们回家,我们应该是高兴的,但是我们不想离开武汉,不想离开武汉杂技团的爸爸妈妈。”

  姚金妹不仅在汉教授过苏丹杂技学员,还曾前往苏丹教学。交谈中,姚金妹拿出自己珍藏的老照片和纪念品:“这些都是我的宝贝!”她回忆在喀土穆执教的日子:“尼罗河的水又清又甜,街道很干净,还有高高的椰子树!”她十分关心苏丹杂技团的情况,叮嘱穆达维一定要培养青年演员:“把杂技和我们两个国家的友谊传承下去!”

  苏丹杂技学员在武汉杂技团学习。

  在武汉杂技团的排练场,穆达维和萨尔瓦看着武汉杂技团的青年演员训练,也忍不住上手试一把。萨尔瓦先表演了切砖,又在武汉杂技团青年演员的帮助下骑上独轮车,穆达维也玩起了草帽和小球,“好像又回到了在武汉学习的时候!”他表示,希望有机会把苏丹杂技团的青年学员送回武汉培养,“这段杂技情缘,还要继续延续下去!”

  (长江日报记者王娟)

  【编辑:张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