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25日,长江日报记者看到一辆通体白色的无人驾驶汽车品牌“萝卜快跑”悄然出现在武汉天河机场。据悉,当天是国内“无人驾驶车”第一次跑上高速,开始在机场接送乘客。
截至今年9月底,百度旗下的无人驾驶品牌汽车“萝卜快跑”,在武汉已跑出了34万单。
“萝卜快跑”来自Robo 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的音译。探索未来出行方式,在无人驾驶商业化运营这条新赛道上,武汉“敢为人先”——抢抓先机,先行先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不断重塑传统汽车产业,自动驾驶技术便是其产物。”12月22日,萝卜快跑武汉城市负责人杨文俊接受长江日报《在场》栏目专访时表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抓生产力转型升级的契机,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规模化落地应用,让“萝卜快跑”跑向武汉的大街小巷。
武汉成为全球最大无人驾驶运营服务区
正在行进中的“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长江日报记者喻志勇 摄
上周,一位在韩国留学的中国大学生回国在武汉“打的”,打到了一辆无人驾驶汽车,自动转圈的方向盘、空无一人的驾驶座,配合这个大学生全程震惊的表情,视频立刻冲上抖音平台热搜。
“回国见世面了!”“外面的世界竟然发展到这个地步了?”“我都怀疑你们背着我移民月球了!”……这个“新鲜事物”引起海外百万网友的围观感叹:国内科技发展速度远超自己想象。
对武汉市民来说,打到“无人驾驶车”早已不是新鲜事。
武汉在新一轮科技革命里,凭借科创优势、立足雄厚的汽车产业基础,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成为武汉发展的“重头戏”。
漫步在武汉经开区,头顶激光雷达、通体白色的“萝卜快跑”随处可见。不时有一辆停靠在路边,市民熟练地输入手机尾号、上车,动作一气呵成,毫无惊讶神情。
无人驾驶车跑上车道前,必须“持证上岗”。2019年9月22日,武汉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正式揭牌。当天,百度同海梁科技、深兰科技三家企业拿到全球首批自动驾驶商用牌照。彼时,“商用”在全球自动驾驶领域还是一片空白。
2022年9月,武汉与重庆率先发布全无人商业化试点政策,向百度发放全国首批无人化示范运营资格,并发布前所未有的“三个允许”——允许车内无安全员、开上社会道路、开展商业化服务。从那个月开始,打一辆“真无人车”成为现实,武汉市民抢先体验“未来生活”。
军山新城成为无人驾驶车“梦开始的地方”。那天起,全无人“萝卜快跑”在军山新城春笋周围开始试运营,覆盖面积13平方公里,单向里程共计40公里,设10余个推荐上车点。
1年半后,全无人“萝卜快跑”的数量加到300台,时间也从朝九晚五,改成了市民们强烈要求的早上6时到凌晨2时。
截至今年9月底,已开通东西湖区、汉阳区、武汉经开区、硚口区等江北核心区域的贯通运营,在武汉接到逾34万个订单,是“萝卜快跑”全国城市之最。
不抓科技创新没有前途,没有后劲,不可持续。全球创新指数世界城市集群全球排名刚刚公布,武汉比去年前进3位,位居全球第13、全国第5,上升势头强劲。
今年12月13日,武汉市经信局的资料显示:武汉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无人驾驶运营服务区。
政府协同企业探索“无人区”
萝卜运力(武汉)科技有限公司的“无人之境”展厅内,一辆曾经服务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的汽车机器人正在展示。长江日报记者喻志勇 摄
4个月前,“萝卜快跑”开通天河机场路线,国内“无人驾驶车”第一次实现在机场接送乘客。
在大众眼里,“无人驾驶车”平日行驶速度不快。上了高速怎么跑?杨文俊说:“无人车按照城市道路限速要求行驶,按高速的限速要求,车子跑上100码、120码都没有问题。”
“百度自动驾驶的安全测试运营里程已经超过8000万公里,相比人类驾驶的安全性,从以前的3倍提升到了近10倍。”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也为百度“无人驾驶车”安全性站台。
“如果人类无法安全地驾驶,那么就不要人类来干这事儿。”这是近年来全世界开始兴起的无人驾驶风潮的逻辑。全球数十家企业闯入“无人驾驶车”赛道,迎接如同计算机时代的下一个“时代风口”。
“无人驾驶车”最大的价值就在于更加安全,比如自动驾驶汽车的智能感知车距功能可提高道路使用效率,同时能够降低人为操作失误,增加驾驶安全,有利于道路通畅。
在武汉经开区民营科技工业园里,“萝卜快跑”设置了其全球最大的5G云舱中心,是保证乘客安全的冗余中心。
不仅仅是安全性,从实验室和封闭测试走向真实的商业化服务,“无人驾驶车”商业化运营每一次的前进和突破,都基于技术检验、政策支持、社会理解等多个条件的协同发展。每一步,都经过多方考虑,走得谨慎而严肃。
条件复杂,鲜有城市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百度要做全无人汽车商业化运营,选择了武汉经开区——国内首个颁发“无人驾驶车”商用牌照的示范区。
1个多月前,住建部与工信部对全国首批“双智”试点城市验收考核,武汉综合得分87.47分,排名第二,仅次于上海,并与上海、北京共同评为优秀等级。
杨文俊笑着说:“我们刚来的时候,最担心的是武汉人民接受不了,不敢乘坐。”
事实上,武汉人天生乐观豁达,乐意尝试新鲜事物。“不少市民主动跑来试乘,现在都成为老用户了,给我们写了不少评论,陪伴我们成长,监督我们工作,也鼓励我们进步。”杨文俊透露,截至目前,武汉仍是全国“萝卜快跑”订单量最多的区域。
让“无人驾驶车”变为寻常事
一辆“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接单后来到武汉商学院门前,乘客上车前在车窗触摸屏上进行身份认证。长江日报记者喻志勇 摄
12月21日,在汽车机器人智行谷运营指挥中心里,一整面墙的电子屏幕上,武汉“萝卜快跑”的分布区域一目了然。正值学校午休时间,热度排名第一的站点是武汉商学院北区南门。
记者来到武汉商学院门口,每过几分钟便有一辆“萝卜快跑”停在路边,学生们拿着饮料、背着书包,跟同伴们钻进车里。与那个上热搜的留学韩国的大学生相比,武汉商学院的学生们显得“见怪不怪”。
事实上,“萝卜快跑”已深入武汉的小街小巷。“在武汉经开区,我们已经基本实现全域通行,甚至神龙小学周边、创业路、车城西路等道路狭窄、交通拥挤的地方,也有‘萝卜快跑’的身影。”杨文俊说。
据介绍,目前百度“萝卜快跑”采用“单车智能”模式,即依靠激光雷达、摄像头、感知系统以及高精地图实现自动驾驶,便可以满足在城市的“毛细血管”中穿行的需要。
上世纪30年代,大街小巷净是操着武汉腔的黄包车夫在吆喝,黄包车载客后跑起来铃声叮当,成为“江城”历史性的画面。
来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黄包车夫变成出租车司机。那股汉腔并未改变,直爽的脾气倒是在全国出了名。在武汉“打的”,司机就是“活地图”,不会耽搁,一脚油门便从汉口开到武昌。
如今,出租车司机又变成了“无人驾驶车”的安全员。“无人驾驶车”的安全员多来自于网约车司机、公交车司机,在经历培训和考核后便能“持证上岗”。
科技创新的根本是服务于人类,造福于人类。时代车轮滚滚向前,科技的不断进步推动着人类工种效率的提高、人们幸福感的提升。
在武汉这座城市里,跑着的“无人驾驶车”并不止“萝卜快跑”。4年时间,武汉累计为19家自动驾驶企业发放1022张测试牌照。
3个月前,百度自动驾驶业务部总经理陈卓来汉,接过武汉经开区发放的第1000张自动驾驶牌照。从第1张到第1000张,百度在武汉发展自动驾驶的道路上一路相伴。
今年8月,百度携手岚图汽车推出搭载着百度行泊一体产品的新岚图FREE,能够在停车场、高速、城市环路等场景实现智能驾驶功能。
杨文俊表示,未来还将与更多武汉本地企业合作,做好“链主”,努力带动武汉自动驾驶产业链的发展。坚守赛道,不断奔跑。
(长江日报记者郝天娇)
【编辑:赵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