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生活味”更具“品质感”,武汉市打造洁净智慧农贸市场

新闻中心 > 都市圈频道 > 武汉

2023-12-29 06:44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近年来,武汉农贸市场悄然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每家摊位前统一张贴营业执照和价格公示牌;市场内增设蔬果农残快检室,电子大屏滚动公示当日抽检信息;地面干净了,过道宽敞了,难闻的怪味没有了……“环境卫生好,我们逛得舒心,买得也安心。”正在挑选蔬菜的刘奶奶笑着说。

  现在的农贸市场干净整洁,摊位前的电子屏幕滚动显示营业执照和菜品价格。 记者刘克取 摄

  农贸市场连接千家万户,也是城市卫生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近年来,武汉市着力推进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全市农贸市场接连提档升级。改造后,农贸市场不仅洁净美观,其智慧服务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也更上一层楼。

  每日快检15批次

  “陈姐,今天抽检你家的菜!”早上6时天未亮,青山区建设一路综合市场蔬菜农残自检点检测员徐鹏拿着样品盒,随机走近某摊点进行蔬菜取样。只见他左手握住白菜帮子,右手轻轻一掰,随之将白菜叶放入样品盒。这个动作,徐鹏每天要重复15次。根据规定,农贸市场每日检测不少于15个批次,3天内覆盖市场所有蔬菜水果品类。

  青山区建设一路综合市场,徐鹏正在操作仪器进行蔬菜农残自检。 记者刘克取 摄

  将蔬菜剪碎,加入缓冲液形成待测样品,分别加入药剂,等待溶液反应……在蔬菜农残自检点,徐鹏操作娴熟,有条不紊。将15个试管样品一一放入快检仪器后,徐鹏表示,3分钟后即可读取检测结果,显示为阴性代表合格,若呈阳性就有农残超标的风险,要进行二次检测。

  “步骤并不复杂,关键是要细心。”徐鹏告诉记者,区市场监管局曾多次组织标准化操作培训,“手把手”教他从“小白”变“熟手”。

  不一会儿,检测仪器发出“滴”声,结果出来了:全部合格。检测仪器自动将检测数据上传相关监管平台,并在市场内电子大屏上实时同步公示。

  可追溯蔬果进货信息

  12月22日,记者走进江岸区惠济菜市场。蓝色地砖干净透亮,迎面而来的空气清新无异味。抬头看,5台5匹的新风空调正在工作,惠济菜市场负责人黄磊介绍,为保证通风,市场内的新风系统常开,这也是消费者感觉清爽舒适的原因之一。

  在惠济菜市场入口处,左手边的两块电子大屏十分惹眼,6个摄像头全方位实时监控市场内环境卫生和交易秩序;右边的落地电子屏每天滚动显示着进场的蔬菜以及农药残留检测的情况。

  付款前扫描二维码可查询果蔬进货信息。 记者刘克取 摄

  “我买菜前总是会看,检测过关吃得才放心!”家住附近的何爷爷在菜摊前挑选了几个西红柿,称重时,摊前悬挂的电子屏也同步显示重量、单价及总金额。付款前,他拿起手机扫描屏幕右侧的二维码查询商户进货信息。系统显示,这批西红柿于今日刚刚到货,为本地生产。

  据悉,自农贸市场改造启动,江岸区不断健全农贸市场环境可视化管理,在市场内安装信息公示大屏、自助查询机、摄像头等仪器设备,以实现智慧化、规范化管理。“一切都是为了给消费者创造卫生安全的市场环境。”黄磊说。

  每日垃圾分类清运

  戴上手套,打开水龙头,东西湖区农投·惠万家智慧农贸市场(鑫桥店)(以下简称“鑫桥市场”)保洁员陈师傅用毛刷将垃圾桶里里外外清扫干净。上午10时,他已经完成了当日的垃圾清运清洗工作,这是他每天必做的“头等大事”。洗刷后的垃圾桶表面光洁,看起来十分清爽。

  保洁员陈师傅正在检查垃圾桶内是否清洁干净。 记者刘克取 摄

  在鑫桥市场的垃圾集中转运点,记者看到敞亮的房间内有序摆放着红、绿、黑、紫四色垃圾桶,共11个,一盘檀香正在燃烧散出香气。

  据介绍,每天晚上收市后,市场内商户会来垃圾集中转运点自行倾倒垃圾,次日早上6时,保洁员会进行第一次分拣;早市过后,部分商户还会二次倾倒,届时,保洁员将垃圾二次分类后投放至垃圾转运车,随后进行当日打扫清理工作。

  “大家都乐意在环境干净整洁的菜场买菜卖菜。垃圾分类及时处理后,环境好了,街坊邻居都爱来。”鑫桥市场内,何子福干货店老板魏桂秀边说边将大蒜皮扫进垃圾篓,晚上她要将这部分垃圾投入标有“其他垃圾”的黑色垃圾桶。

  在武汉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中,垃圾处理是验收中的重要指标。目前,武汉农贸市场对垃圾处理都上了一个台阶,杂乱无章的菜市场已成为过去。

  (长江日报记者刘克取 通讯员温学明 薛璐阳 蔡明珠)

  【编辑:丁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