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记者聂奥林 刘彰立 通讯员刘娟 朱洁) 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江岸区新村小学以学科组为单位,以课堂教学为支点,开展与AI技术相融合的行动研究。
“基于学科教学和人工智能技术设计学习活动,变革学习方式,使学生历经真实的学习过程”是本次研究的核心。基于以上课题,各学科备课组积极与AI对话,了解AI的学习方法与原理,借助人工智能在助力个性化教学、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备课和授课的尝试。AI助力智能化学习探索,促进了教师自主学习和专业成长,也为教师提供了开创性的机遇和挑战。
AI技术融入教学情境 学生直观感受语言文字魅力
二年级《狐假虎威》课例教学是一次生动而富有创新的教学实践。李月娇老师巧妙地将人工智能软件与自己的语文教学深度融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想象力。在“神”的生字教学中结合AI智能小助手的书写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知生字结构、笔顺,做到讲、演、练结合;在教授关键语句时,运用放大镜结合聚光灯效果,聚焦重难点进行品读;运用人机对话,通过AI技术给学生推荐了更多主题相关的拓展阅读内容等。
《狐假虎威》课例教学。 江岸区新村小学供图
从生活出发 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方案
《“数”说贴花边》一课由学校数学青年教师团队共同研讨,由朱冰清老师执教。从贴花边这一生活实际活动出发,引导学生带着任务,驱动式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方案。课堂上与AI和信息技术相结合,智能化的辅助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习过程更为愉悦和高效。
《“数”说贴花边》课例教学。 江岸区新村小学供图
运用AI技术创新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钟瑜老师在一年级美术课上展示《谁画的鱼最大》的课例,通过信息技术和AI技术的融合,让学生们通过放大镜和聚光灯效果直观感知最大的鱼,并利用AI指令创作出鱼形图案的抱枕图。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激发了学生们表达能力和自主创作能力。
《谁画的鱼最大》课例教学。 江岸区新村小学供图
“把AI技术与教师的智慧和人性关怀相结合,教育将会焕发出更绚丽的光芒。”课后的交流环节中,老师们纷纷表示,AI与课堂的融合不是技术与教育的简单结合,而是智慧与温暖的交融。AI和信息技术赋予了教育更加丰富的内涵,此次教学与AI技术相融合的行动研究打开了教育的新视野,要善用AI为学习与工作赋能。
“当课堂迎来AI技术的融合,一场教育的变革正在悄然而至。此次AI与教学融合的研究活动对于老师们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这种融合不仅为教学方式的变革增添了新的可能性,更为学生们开启了探索之门。”江岸区新村小学校长董琼说,教育是一场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的征程,只有教育者拥有开放的心态,不断尝试创新,才能更好地运用“AI+教育”的力量,引领学生迈向更广阔的未来。
编辑:朱曦东
值班主任:陈琦
值班总编辑:陈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