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老工业基地转型跻身千亿区行列,代表委员建言:各城区错位发展打造优势主导产业

新闻中心 > 都市圈频道 > 武汉

2024-01-21 07:26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城市能级跨越提升,武汉发展站上了新的起点。回望全年经济工作,武汉各区交出“闯关”答卷:硚口、青山两个老工业基地实现转型发展跻身千亿区行列,主城区、新城区发展更加均衡。

  连日来,多位参加武汉两会的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武汉经济社会发展“拔节上新”,城市经济规模实现跨越提升,武汉作为“超大城市”的战略牵引能力、要素集聚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区域辐射能力显著提升,具备了更强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传导能力。

  跨越——老工业基地实现转型突围

  武钢有限炼铁厂操控中心实现“一键炼钢”。

  18日晚,市人大代表、青山区委书记余志成在长江日报两会直播间受访时介绍,2023年,青山区经济总量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这一跨越,在位于建设十路、楠姆河畔一栋橙白相间的现代化建筑里能瞥见端倪。这栋建筑是武汉光化院所在地,光化学技术可促进化工、冶金、食品、医药、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2023年,青山区光化学产业实现破局。

  武汉市人大代表、青山区委书记、化工区党工委书记余志成(左),做客长江日报两会直播间。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摄 ( 点击图片观看直播回放)

  钢铁、石化一直是青山区主导产业,如今钢铁石化重镇一方面引导传统产业技改,扶持科技企业成长,向转型要动力;一方面瞄向光化学、数字经济等新质生产力,加速开辟增长点。

  19日晚,市人大代表、硚口区委书记周耕做客长江日报两会直播间时,同样宣布喜讯:老工业基地硚口区通过转型发展,经济总量也突破千亿元大关。过去一年,这里引进各类首店27家,举办武汉首届直播电商节,消费市场不断升温。众多大型央企、外企、民企落户,汉江湾成为市场投资新热点。

  武汉市人大代表、硚口区委书记周耕(左)做客长江日报两会直播间。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摄 (点击图片观看直播回放)

  利用分布6家三级甲等医院,聚集4895家医疗健康服务机构、企业、实体的基础,硚口区健康产业也加速发展,让产业活力持续迸发。

  “7年前,我们落地青山时,填补了青山区两新产业的空白。”市人大代表、武汉创青谷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负责人黄荷婷说,以青山区和硚口区为代表的老工业基地正走在新旧动能转化的道路上,自己常年与中小微企业打交道,为吸引企业落户、留下人才,需要打造宜居宜业的就业环境和居住环境,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两个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发展都曾面临很多困难,这次突围说明,坚定地推进新型工业化之路,不仅要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而且要利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定制化等手段来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市人大代表、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系主任、教授、博导邹薇说。

  市政协委员、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所所长李春洋认为,未来,老工业基地还需要继续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非核心产业外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向新型城区发展转型。

  格局——主城区新城区发展更均衡

  硚口区汉江湾成为市场投资新热点。

  翻看武汉城区产业地图,中心城区展现出底盘稳、韧性强。

  不断开拓数字经济、绿色低碳新赛道,武昌区在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强榜中攀升至第42位;做强金融、商贸两大“看家”产业,江岸区正创建高端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

  3个新城区占据武汉近一半的土地面积,各自发挥资源禀赋差异化发展。

  黄陂区以空港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为依托,正加快150平方公里武汉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新洲区航运航天战略叠加优势凸显,将打造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发展核心枢纽。

  市政协委员、武汉依迅北斗时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付诚说,中心城区聚焦现代服务业,目标是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先行示范区;3个新城区目标是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现代都市农业高地和特色旅游目的地;3个开发区分别以光电子信息、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北斗空天信息、数字经济为主导。

  “武汉城市能级跨越提升,体现着一种‘拼’的态势。”市人大代表、武汉泽塔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查乾说,他感到2023年是在波动中前进的一年。

  从北京搬到武汉,泽塔云已经在此扎根3年,查乾对这些年武汉市新旧动能转换感触颇深。他说,企业能够强烈地感受到武汉市对科技创新、对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视。

  “武汉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一直在走上坡路。”市政协委员、武汉华天园林有限公司董事长范双涛说。

  市政协委员、武汉东科创星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自芳深耕科技成果转化、天使投资等领域多年。“在武汉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布局下,武汉各区坚持错位协同发展,培育优势相对突出的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了各个区特有的产业支撑体系。”

  邹薇教授认为,武汉城市能级跨越提升背后,也说明武汉的主城区、新城区发展更均衡、更充分。

  建言——错位发展打造优势主导产业

  “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武汉的短板就在于区级经济还不强,如今武汉的区级经济正在逐步发展壮大,各区正在成为发展模式各异的区域增长极。”李春洋认为,未来武汉新的发展动能体现在两个方面:激发市场活力,打造投资洼地,营造重商环境,吸引资本进入;同时重视创新转化,聚合科技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产业资本,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聚居地。

  如今,以国家网安学院为圆心,500米半径范围内已成为全国网安人才密度最高区域。东西湖区大力发展网络安全和大数据产业,构筑网络安全和大数据产业优势。

  大学环绕的洪山区,将围绕环大学创新经济带,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域创新,加快洪山实验室项目建设,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支持体系,出台环大学创新经济带产业支持政策。

  武汉,以久久为功之力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

  在市人大代表、湖北经济学院院长方洁看来,武汉城市能级跨越提升不仅仅是经济规模数据的体现,更是市场活力和潜力的释放。无数企业的壮大、产业链的完善以及就业岗位的增加,为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提供了物质基础。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有效提升,为区域发展提供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可能。这其中,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关键。

  方洁认为,未来武汉要下好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盘棋,各区应挖掘自身的资源禀赋独特性,实现错位发展,各区之间也要加强合作,共享资源、技术、信息,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中保持和发挥武汉区位特色,彰显‘九省通衢’连接南北、对接东西的优势,带动省内外区域实现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和区域发展转型,形成内陆开放新高地的重要支撑。”

  “下一步武汉的发展目标是以进促稳,建设全国经济中心。”邹薇教授认为,未来,武汉要提升城市全域发展动能,每个城区打造具有竞争力、影响力和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夯实差异化、多样化发展路径,实现千亿倍增、千亿进位、千亿冲刺的态势;发挥新区效能,提高城市能级,要高标准打造现代化长江新区,同时发挥双机场优势,推进武汉新城建设,实现城、港、产、人融合发展,走出现代化大都市可持续发展新路;同时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生态化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尽快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万亿级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集群。

  (长江日报记者蔡欣星 秦璟 李昕宇 统筹:蔡欣星)

  【编辑:张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