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2日讯(记者栾嘉雯 通讯员闻政)平静的水面,暗藏惊险。当长江日报记者踏上仅一米宽的铁皮船,船身立即跟着水面左右晃动,如同走钢索般,让人心惊胆战,不自觉压低身体重心。
养殖基地的黄鳝苗于去年7月投放,需要历经100天鱼苗成熟期,养殖工人正在为黄鳝投喂饲料。舒运平 摄
“沿着中线走,放心,不会翻船!”养殖工人杜耀华向记者传授经验。最后一个登船的他站在船尾,手持船桨轻轻朝水面一挑,船身掉头。杜耀华是一位经验老到的船夫,左右划桨,平稳地将船行驶至一列列网箱前。
这里是位于江夏区金水办事处武当村的黄鳝养殖基地,600多亩的水面上,14580个装满水生植物的网箱整齐排布,颇为壮观。
江夏金水黄鳝养殖基地,600多亩的水面上,14580个装满水生植物的网箱整齐排布,颇为壮观。舒运平 摄
春节来临,杜耀华等养殖工人们格外忙碌。30日上午9时,记者跟随杜耀华一起去打捞黄鳝,此时他已经忙了近2个小时,运货车来了2趟,带走了46箱近万斤黄鳝。
每列网箱间1米多的距离,是供船行驶的“水路”。杜耀华将船桨插在第一个网箱的铁环上后,慢慢坐在船头上,用手扶着“水路”旁两根绷得笔直的线前行。
“可以稍微放松,待会才是重头戏。”杜耀华介绍,养殖基地的黄鳝苗在去年7月投放,经过100天鱼苗成熟期,从去年11月开始收获。此前,基地上15名工人已经完成了8000多个网箱的捕捞工作。现在,趁着市面上黄鳝价格好,他们要在过年前将4000个网箱的黄鳝全部捕捞完成。
养殖工人捕捞黄鳝。记者栾嘉雯 摄
船行驶了近3分钟,杜耀华与先到的几名同事会合。记者看到,这里的网箱水面上铺着层层叠叠的水草。只见一位工人站在船上,俯身,将两只手环抱用力,捞起一大捧水草放在船上。水草带着水珠,一船水草重达几百斤,船身最后被压得只露出水面20厘米。
水草掀开,就可捞黄鳝了。另一名工人扯下一个角的扎带,将四方形的网箱拉起,网箱里被“挤压”得没有活动空间的黄鳝,纷纷跃出水面。工人拿着塑料桶一舀,一条条黄鳝瞬间溜进桶内,活蹦乱跳。
“我们采用深水无土网箱法养殖黄鳝,让植物和黄鳝共生。冬天黄鳝怕冷,水花生根系发达、繁殖迅速,现在它们浮在水面上就像一床天然‘棉被’,可以保证黄鳝温暖过冬。”杜耀华介绍,如今每个网箱里有近600斤水草,60斤黄鳝,一个网箱差不多可赚近千元。
养殖工人打捞水草,水草可作为帮助黄鳝温暖过冬的“棉被”。记者栾嘉雯 摄
“今年,黄鳝的个头算不算大?”记者问。
“食物吃得开心就长得大!”正捞黄鳝的工人开玩笑地说道。
基地黄鳝今年迎来大丰收,不愁卖。杜耀华介绍,每个网箱最初投放的鱼苗是12斤重,现在长势好,总重量达到投苗时的5倍。
杜耀华养了20多年黄鳝,之前因养殖方式不当,亏了一笔钱。前年,他从老家嘉鱼来汉务工,平时就住在基地旁边的宿舍,基地里的科学养殖方式更让他心里踏实。今年,收完自己负责的1号塘,杜耀华就准备回老家过年。
“我们除了基本工资,还拿产能绩效。黄鳝养得大、养得好,绩效就高,有时候还能超过基本工资哩。”杜耀华开心地说,好的时候,养殖工人每年工资可达十几万元。
投资建设该黄鳝养殖基地是武汉市嘉行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杜先声介绍,目前公司年产值已达3000万元,年孵化黄鳝苗500万尾,网箱黄鳝养殖还吸引了周边近30名村民前来务工,人均年增收10多万元,同时还能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
下个塘的工夫,又一辆货车来到基地门口。杜耀华站在货车上,和其他工人一起装箱。这些黄鳝将发往白沙洲大市场、仙桃、天门等地,送往消费者的餐桌。年关将至,杜耀华也期待着自己的养殖成果能被千万消费者细细品味。
【编辑:赵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