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20日讯(记者石丽青)2月20日上午11时,记者实地探访武汉市备灾中心,这里承担着全市市级救灾物资的储备、调度和管理工作 (点击蓝字回看直播)。为全力防范应对新一轮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市备灾中心的工作人员做足了准备。
武汉市备灾中心是武汉市应急管理局直属单位,位于洪山区,占地面积约100亩,拥有一座4000余平方米的常温库和一座5000余平方米的恒温库。目前,储备各类救灾物资40余种,总计9万余件。
备灾中心库房。 记者石丽青 摄
一进入恒温库房,记者看到多台除湿机正在运行中,除湿机上显示库房内温度为16℃,湿度为51%。“我们的恒温库内设有30台大型除湿机,四周墙体全部铺设了保温隔板,就是为了保证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适合长期存放一些救灾物资,不易受潮发霉。”市备灾中心减灾科科长许浩介绍。
在库房内的蓝色货架上,分门别类摆放着棉被、棉衣、毛毯、空调被等救灾物资,每个货架上都贴有一张物品清单,清晰记录着物品的种类、入库时间、存放期限等信息。记者还注意到,每个货架旁还贴有二维码,使用出入库设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实时更新后台物资储备数据,便于工作人员盘点库存。
每个货架上张贴有物品清单和二维码。 记者石丽青 摄
而在常温库中,主要储备有折叠床、帐篷、胶鞋等不易受潮的物资,还包括森林灭火装置和冲锋舟、皮划艇等大型救援设备。据了解,备灾中心的仓库内并不储备一些应急食品、日用品,而是采取由市应急管理局和中百仓储等大型商超企业签订救灾物资储备协议的方式,在灾害发生时,就近调拨这类物资,既能提高调配效率,也能保障质量。
在仓库外,一整排全新的移动板房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是去年由市应急管理局新采购的一批物资,板房里面有单独的厨房、厕所和卧室,如果发生严重的灾情时,可以作为应急安置灾民的地方。”许浩介绍。
备灾中心内有一批全新的移动板房。 记者石丽青 摄
据悉,在冬春救助和上一轮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中,备灾中心一共向东西湖区、新洲区、黄陂区、江夏区等受灾区域调拨了1万余件棉大衣、棉被。目前,为有效应对下一轮低温雨雪天气,市备灾中心的工作人员已经提前将一些可能需要用到的物资清点库存、打包装箱,运输车辆和工作人员24小时备勤,只要接到指令随时出发,保证第一时间将救灾物资送到群众手中。
【编辑:丁翾】
点击下图查看寒潮应对“一本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