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是以传统能源为动力、以传统的生产方式为载体,而新质生产力为传统工业更换了动力引擎和作业载体,从而实现形态上的升级。”3月9日晚,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王红玲做客长江日报全国两会访谈直播间,畅谈新质生产力。她表示,新质生产力不仅为传统工业带来革新,更与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高度契合,应当加强其在农业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与协同发展,以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王红玲。
新质生产力和绿色发展密切相关
“新质生产力不在于量的扩张,而在于质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王红玲说,新质生产力是强调通过数字资本以及技术创新发展面向未来的生产力体系。
她认为,新质生产力和绿色发展密切相关,二者是兼容并进的。实现绿色发展所重点面向的行业基本都符合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具备绿色化、数字化、低碳化特征,例如清洁能源、零碳和负碳技术等,不仅是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样也适用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也就是说,在传统工业基础上,新质生产力强化了数据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生态农业发展中,它更加注重绿色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武汉具备低碳绿色发展优势
多年来,王红玲从事有关绿色低碳方面的研究。她认为,武汉作为全国首批七个碳交易试点之一和全国碳市场的所在地,已逐步建立了成熟的碳市场交易体系,拥有中碳登、武汉碳普惠公司、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三大碳平台,形成以碳市场为核心资源的低碳绿色发展优势。
如何通过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引领和科技支撑有效推动绿色发展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她建议,发挥碳市场带来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掘塑造碳市场服务的宏观场景。另外,重点抓好东风新能源汽车转型、华新水泥的减碳降污协同增效技术典型,以此探索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的湖北新实践,打造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样板。
她还提出进一步推进武汉碳普惠体系建设,结合武汉城市发展特点,开发针对光电科技、居民消费、交通等武汉市具有普遍性的减排场景,引领大众培养绿色生活方式,进一步引导大众及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到双碳行动中,这将有助于推动全国层面碳普惠制度建设。
农业科技创新助力食品安全
谈到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创新,王红玲介绍,去年,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的李培武院士团队自主研发的黄曲霉毒素、苯并芘和地沟油标志物辣椒素高灵敏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已实现了产业化转化。
黄曲霉毒素、苯并芘、辣椒素是世界上公认的致病、致癌物质,是食用油安全典型危害因子。为此,李培武院士团队坚持理论、技术、产品链式创新,经过多年攻关,自主研发出食用油安全科技成果,实现了食用油主要危害物、地沟油标志物一步式快速检测,检测时间缩短至5~10分钟,准确率达到85%以上,相比国外仪器检测技术成本降低80%。“这是很大的进步,展示我国科学家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双碳战略中作出的杰出贡献。”王红玲评价道。
(长江日报特派记者汪甦 徐佳 通讯员冯洁)
【编辑:张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