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极度濒危物种!府河水域发现珍稀鱼类——鳤

新闻中心 > 都市圈频道 > 武汉

2024-03-16 22:48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16日讯(记者金文兵 实习生李雨欣)“我们在府河水域发现了珍稀鱼类——鳤鱼!”16日,鱼类科研工作者王新越致电长江日报记者称,3月12日,他在府河流域孝感段进行鱼类科考调查时发现了一尾与众不同的“刁子鱼”。经他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主攻鱼类分类学方向的博士后邵韦涵共同鉴定确认,它正是长江流域的珍稀鱼类——鳤(guǎn)。

  府河发现的珍稀鱼类——鳤鱼。王新越 摄

  经测量,这尾鳤鱼全长42厘米,体重420克。目前,它已被保存处理。

  “这是我第二次在府河孝感水域发现该物种的记录。”多次参与中国科学院“大别山区生物多样性综合科学考察”、鄂北-孝感地区鱼类科考的王新越介绍,2022年6月17日,他曾在府河流域孝感段发现了一尾鳤鱼,那是孝感市第一尾鳤鱼样本。

  倒水河发现的鳤鱼。徐建利 摄

  去年,武汉新洲生态环保志愿者徐建利和同伴在倒水河开展生态巡查时,也相继发现2尾鳤鱼。徐建利与团队成员叶明一起,量得其中一尾的体长26厘米、体重220克。徐建利将其冷冻保存,并提取了一些组织标本送往专业机构进行物种鉴定。经DNA测序,证实它的确是鳤鱼。随后,志愿者将这尾鳤鱼赠送给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博物馆。

  鳤鱼的野外种群在20世纪末大量衰退,很多产区已数十年无该物种的活动记录。因此,鳤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定为极度濒危物种(CR),这种神秘的鱼类曾一度被认为区域性灭绝。

  “其实我们湖北省是鳤的主产区之一,20世纪还有一定的捕捞量。由于以往的过度开发,导致了水文环境变迁,再加上过度捕捞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包括鳤在内的很多鱼类的种群数量下滑。”王新越表示,可喜的是,近年来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当地生物多样性的记录,还为这类珍稀物种的进一步调查提供更为有力的证据支撑。

  鳤鱼属于洄游性鱼类,性成熟年龄为3—5年,它的怀卵量大,繁殖能力较强。只要加以保护,十年内可以为鳤鱼提供2—3代的繁殖机会,其中的成鱼还可多次繁殖,种群恢复速度较快。

  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邵韦涵博士看来,近年来,鳤鱼在湖北水域频频现身是一件非常值得关注的事情。它印证了长江大保护、长江十年禁渔取得成效,包括鳤鱼在内的部分水生生物种群也正在慢慢恢复生息,长江生物多样性正在稳步向好。

  武汉知名科普博主、水生野生动物保护达人胡恺认为,随着长江十年禁渔政策的持续实施,四大家鱼等经济鱼种以及数量极少的鳤鱼等珍稀鱼类在这两年内种群数量开始呈现逐渐回升的趋势。但整体来看,整个长江流域生态的恢复仍需要一定时间。

  另据悉,汉江钟祥段已划设鳡鳤鯮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保护和监测鳡、鳤、鯮、鳜、黄颡鱼、长吻鮠等水生生物资源。

  知识链接>>>

  “长江三剑客”

  鯮(zōng)、鳤(guǎn)、鳡(gǎn)这三种鱼,同为长江中的掠食性鱼类,它们身材修长优美,被人们戏称为“长江三剑客”,现同为长江流域的明星鱼种。

  鯮,于21世纪初基本绝迹,已经很多年没有官方记录报道。

  鳡,种群相对稳定,数量在近年有了一定增长。

  长江大保护、长江十年禁渔以来,长江生态逐步改善,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得到明显恢复。其中,鳤的回归,说明长江干流生物通道比较畅通。鳡鱼在长江宜昌水域已成水中霸王。乡土鱼种鳑鲏,对水质有较高要求,在武汉各处清澈水域自在生活。

  去年,武汉一处溪流中发现新纪录鱼种:等颌䱀(yang)。由于这种小鱼主要栖息于水质极为清澈的小溪流中,从而印证了武汉的小流域生态也在逐渐向好。

  另外,长江江豚等国宝级物种在武汉“消失”十年后,也重新诗意安居江城。

  【编辑:赵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