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一根蛹虫草带富偏僻村湾

新闻中心 > 都市圈频道 > 武汉

2024-03-19 06:59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18日上午,天空淅淅沥沥下着小雨,在江夏区舒安街道田铺村的湖北未来家园高科技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未来家园)园区蛹虫草培育基地里,气温恒定在15.6℃。

  被保鲜膜覆盖着的恒温恒湿箱里,一根根金黄色的蛹虫草正从一颗黑色的柞蚕蛹中“探出头来”。经过45天的成长周期之后,这些蛹虫草将通过线上渠道销往全国。

  培育中的蛹虫草。 长江日报记者栾嘉雯 摄

  37岁的养殖技术工人沈秋节穿着白色的无尘服装,戴着口罩,正盯着数字大屏,仔细观察每箱蛹虫草的生长状态。

  沈秋节是舒安街道田铺村村民,此前曾在江西、宁夏等各地干过美缝、保洁工作。“我现在都不敢相信,自己居然在家门口干上了技术活。”她说。

  从汉口市中心驱车,一路向南80多公里抵达位于梁子湖畔的田铺村。其偏僻的地理位置,一度隔绝了这里的“致富梦”,当地村民纷纷选择外出打工。

  未来家园总经理尹雨龙回忆,2013年,他第一次来到田铺村时,走遍全村,只见到5位老人。这个典型的“空心村”深深触动了他。

  “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也曾住在梁子湖畔,对农业、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尹雨龙说,在考察了田铺村连片的土地后,他发现这里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发展农业产业,创业大有可为。于是,公司决定在田铺村投资建设占地1万亩的农业产业园。

  园区立体水培蔬菜种植馆。企业供图

  当年,田铺村的土地上,在播种下果树、蔬菜等传统种植产业种子的同时,也让一种名为“蛹虫草”的神奇真菌扎下了根。

  “蛹虫草也叫北虫草,是食药两用真菌,含有丰富的虫草酸、虫草素。”尹雨龙说,蛹虫草具有比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基于市场前景发展考虑,园区在建设之初,就规划设计了1万平方米蛹虫草培育馆。

  蛹虫草多为野生形态,主要寄生在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等昆虫蛹体及幼虫上,常生长在我国北方较低海拔的平原地区。

  蛹虫草产品。长江日报记者栾嘉雯 摄

  “要想实现人工规模化养殖,就要精准复刻其生长的自然条件。如果对土壤、湿度把控不好,都有可能导致试种失败。”尹雨龙说,公司研发人员及合作科研单位通过3年的培育研发,终于实现了虫蛹接种、培育、采收、消杀、干燥等产业化流程,园区每日最高可接种蚕蛹2200公斤,生产蛹虫草800多公斤。

  当年,蛹虫草培育馆建成的消息,传遍了田铺村,也传到了在外务工的沈秋节的耳朵里。“从我家走到园区只需要15分钟,村里有了产业,我就不想在外面来回折腾了,只想回家试试。”沈秋节说,经过公司半年培训,她成为一名菌核培育工人,不仅掌握了一门手艺,收入也提高了。“以前在外面打工存不到什么钱,在这里不仅有稳定的收入,还可以照顾到家里,现在一年能存5万多块钱!”

  苗床育种。企业供图

  现在,沈秋节夫妻俩都在园区工作,丈夫负责翻土工作,每天午休时,两人还有时间回家炒菜,照顾老人。沈秋节说,前几年,自己家中新添了冰箱、空调等大物件,买了车。“现在一大家子都回乡住了,所以基础配置都要弄齐全。”

  田铺村有了产业园区,村子也变得绿意盎然,现代化十足。18日,长江日报记者在园区立体水培蔬菜种植馆看到,19个整齐“站立”的“菜架”上规整地种植着生菜、紫背天葵等蔬菜,旁边的智慧大屏上显示着每一列“菜架”上蔬菜生长环境的温度、湿度、照度、可溶性盐等重要指标。

  “通过水培种植模式,蔬菜‘喝’着营养水就能快速成长。”46岁的李凤兰边修剪蔬菜边向记者介绍。如今,家住舒安街道的她也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每月工资达3000余元。

  尹雨龙说,未来家园自2013年进驻江夏以来,通过土地流转费用等,直接增加了村湾集体收入3000余万元,每年支付30余万元,用于村集体购买养老保险、困难户救济等民生支持,累计创造1600余个长期和季节性工作岗位、100余个固定岗位。“我们通过技术培训等方式,也让村民掌握了一门工作技能。目前全村已有30余户村民翻建了新房,村里270多村民中,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几乎都在园区干过。”他说。

  养殖工人正在修剪蔬菜枝叶,园区内的工人大多为附近村村民。长江日报记者栾嘉雯 摄

  在园区负责接待的小张今年20岁,毕业后就到未来家园工作,平时就住在员工宿舍。去年旅游旺季时她经常忙得歇不下脚,最近一段时间才有空清闲下来。“现在的村湾,生活其实并不枯燥,我就非常喜欢网购。”小张告诉记者,产业园区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田铺村几年前修了路,还设立了快递点。

  (长江日报记者栾嘉雯 通讯员杨凤麟 实习生梁春)

  【编辑:张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