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中国航天日:十年来他们扎根于此,比火星之貌,探火星之秘!

新闻中心 > 都市圈频道 > 武汉

2024-04-25 12:07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讯(通讯员黄爱武 赵佳桐) 4月24日,第九届“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在武汉举办。“北斗”组网,“嫦娥”揽月,“天问”探火,“天和”遨游星辰……仰望星空,古时的中国人就曾对此怀揣无限向往。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就此揭开了中国人利用科学手段、进行航天探索的序幕。

  作为太阳系中与地球最为相似的行星,火星也成为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吸引了无数科学家们为此前赴后继。截至今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的肖龙教授已经在我国的柴达木盆地进行了为期十年的火星地质类比研究,打开了一扇人类在地球上认识火星的窗口。

  探索火星地质,对研究地球自然演变方向和预测地球地质气候条件,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地球与火星之间距离遥远,太空环境也变幻莫测,直接研究火星环境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火星地质类比研究成为学界主要的、“性价比”最高的研究方法之一。

  目前,全球的行星科学家已经建立了30多个相似性火星研究基地。从演变历程和气候地貌来看,中国的柴达木盆地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类火星环境。

  作为我国行星地质学学科带头人,肖龙教授建立起首个行星科学研究所,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十年来,为了解火星地质地貌演化,探索火星环境是否具备保存生命的条件,肖龙教授团队在这里通过比较火星的地质地貌与地球的类似特征,来探索火星的地质及气候环境演化过程。同时,团队也论证了该地区作为类火星地貌研究基地所具备的条件,已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现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已成立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行星地质探测与研究分中心,开展火星探测数据处理和科学应用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建校以来,始终响应国家发展战略,与国同行,充分发挥学科特色和科研优势,积极为“上天、入地、下海、登极”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火星地质类比研究就是“上天”研究行星科学,助力深空探测的重要环节。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在重视科技创新的同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也依托地学特色优势,不断提升科普服务能力和水平,打造“永不落幕”的地学科普盛宴。

  对于肖龙教授深耕柴达木盆地进行的火星地质类比研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给予高度重视与支持,特委派黄爱武教授团队一同前往柴达木盆地进行科学考察,进行后续科学传播,并拍摄科普纪录片《人类探索火星的窗口——柴达木盆地揭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社会公众描述火星地质类比研究的意义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人类探索火星的窗口——柴达木盆地揭秘》验证了柴达木盆地作为火星主要的地质类比研究点之一的合理性,着重展示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肖龙教授团队深耕柴达木盆地十年进行火星地质类比研究取得的成果。

  编辑:谢源

  值班主任:王冲

  值班总编辑:陈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