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参观“镇馆之宝”外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
愿以轻松有趣的方式逛博物馆
打卡萌宠
成为打开博物馆的新方式之一
来自三国的“高头大马”走红
三国 青铜马 襄阳市博物馆藏
在博物馆偶遇一匹来自三国的“高头大马”,会是怎样的体验?近日,襄阳市博物馆新馆展出一件三国青铜马。
其按真实马匹的形体浇铸,身高、体长均为163厘米,重达720斤,头微昂,作嘶鸣状,堪称“中华第一青铜马”。这匹“马”很快走红,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这只东汉“釉陶狗”萌萌哒
东汉 釉陶狗襄阳市博物馆藏
除“中华第一青铜马”外,襄阳市博物馆新馆内,出土于襄阳王家巷遗址墓地的釉陶狗,也成为新晋网红。
“你看它眼睛圆睁,很萌的样子,是那种想跟人亲近的感觉吧。”讲解员秦媛媛娓娓道来,这件东汉釉陶狗,体型较大,通体施釉色,出土时釉色均匀完好,看上去很光鲜,不像一些陶狗灰头土脸的样子。所以,新馆陈列特意将其装进独立展柜,放在展厅醒目位置。
天门石家河遗址出土陶塑狗
狗是人类忠实的“小伙伴”。石家河遗址出土动物陶塑中也有各种姿态的狗,有的昂首翘尾站立,有的俯身蜷卧,还有背上驮着小狗的母子形象。
这些“猪”憨态可掬
在人与动物长期相处中,人类学会了饲养动物,其中,马、牛、羊、猪、狗、鸡等六畜,是中国古代六种主要家养动物。
天门石家河遗址出土陶塑猪
天门石家河遗址出土陶塑羊
天门石家河邓家湾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数以千计、制作精巧、造型丰富的动物陶塑。其中,有狗、猪、羊、大象、貘等,还有鸟类、抱鱼陶人等。石家河遗址出土多件陶猪,学者对其形态进行分析,认为其应是基于原始的家养猪而塑造。
战国 三人踏豕玉饰 湖北省博物馆藏
战国 漆木彩绘猪形酒具盒 荆州博物馆藏
湖北省博物馆藏战国三人踏豕玉饰,豕作奔跑状,颇具动感;荆州博物馆藏战国漆木彩绘猪形酒具盒,浮雕猪嘴圆眼,角上盘,耳后立,头部有4个铜环捉手,艺术性与实用性兼备。
三国 玉猪形握 襄阳市博物馆藏
襄阳市博物馆新馆藏三国玉猪形握,温润晶莹,憨态可掬,“猪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死者手里握猪象征着拥有财富”,讲解员如是说。
这件“青瓷牛车”雕刻传神
三国 青瓷牛车 鄂州市博物馆藏
牛在中国古代农耕社会也十分重要。鄂州市博物馆藏一件三国青瓷牛车,雕刻传神,陶牛形体健壮,张嘴昂首,似在拉车缓步慢行。
三国 牛舍 鄂州市博物馆藏
该馆还珍藏一套三国瓷质牛舍,牛圈、棚顶俱全,还有三头健硕的牛似在进食。这些器物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牛的重视和依赖。
密集展区揭示“六畜兴旺”
襄阳市博物馆新馆密集展区
到商周时期,湖北地区六畜就已齐备。至汉代,饲养六畜已相当普遍,考古发掘证实的古人养鸡、养猪等行为都能和文献对应起来。湖北多家博物馆都有相关文物收藏。
汉代 陶鸡 荆门市博物馆藏
在荆门市博物馆、襄阳市博物馆新馆,均设有矩阵式密集展区,集中呈现大量仿照实用器制作的汉代随葬模型明器,包括陶猪、陶羊、陶狗、陶鸡、陶鸭、陶鹅等动物俑,居住用的陶楼及粮仓、井、灶、猪圈等设施,再现了当时庄园经济的繁荣景象。
荆门市博物馆展出汉代家畜家禽俑
(来源:湖北文物)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