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姜明:“三重身份”只为守护人民健康

新闻中心 > 都市圈频道 > 武汉

2024-06-21 01:05 来源: 武汉组工
【字体:

  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姜明:“三重身份”只为守护人民健康

  长江日报2022-08-31 10:02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30日讯(记者江梦晴)2022年8月30日,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处处长、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书记(兼)姜明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8月30日,姜明在北京被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

  躬耕卫生健康事业26年来,姜明身兼多职,勇担重任,三重身份“只为守护人民健康”。

  在抗击疫情防控的最前线,他始终坚守;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他勇啃“硬骨头”;在推进健康武汉建设中,他务实为民。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奋力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全面开启武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作出更大贡献。”30日,姜明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疫情防控的“钢铁侠”

  最长150多天没回过家

  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处处长、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书记(兼)姜明。

  2019年12月29日,接到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最早上报的不明肺炎后,武汉市卫健委向辖区医疗机构发布《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并组织专家从病情、治疗转归、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初步检测等方面情况分析。

  姜明和同事们第一时间在全市部署病例摸排和医疗救治工作。在国家卫健委指导下,他主持编制《不明原因肺炎诊疗规范》,为全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疫情暴发初期,姜明和同事们不顾个人安危,日夜鏖战,走遍各个医院,规范化改造61家发热门诊,分5批次征用87家定点医院,推进“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征用方舱医院……仅用了一个半月时间,实现新冠病人应收尽收。

  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姜明又继续奋战在公共卫生“补短板”、建立常态化院感巡查制度、安全有序开展确诊病例收治工作的路上。从2019年年底至今,他最长150多天没有回过家。

  医改征程中的“急先锋”

  把名医名家请到居民家门口

  2021年1月28日,武汉大雪纷飞,硚口区韩家墩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却是一片暖意融融。同济医院消化内科专家将专家工作室建到居民家门口,社区居民对这一举措赞不绝口。

  这背后离不开姜明和同事们深入基层医疗机构的反复调研、开拓创新。2020年4月,在姜明的建议和推动下,武汉市启动了“万名医生进社区”活动,从部省属、市属二级以上医院、疾控中心选派万名医生,到全市20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工作。

  “让居民少跑路,在家门口享受专家的优质服务。”在姜明看来,越来越多小病在基

  层得以解决,等于打通健康中国行动的“最后一公里”。

  群众健康的“守护者”

  推动解决百姓看病就医“急难愁盼”

  姜明在工作岗位上。

  “卫生健康事业是为群众服务的事业,必须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来推进我们的工作。”针对群众看病就医过程中的堵点、难点和痛点,姜明和同事们一个个想办法,去解决。

  患者看疑难复杂疾病要到多个科室挂号就诊,耗时长,极不方便。姜明率先提出在委属医院试点多学科诊疗模式,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

  大医院专家号“一号难求”,姜明和同事们在医疗机构全面实行预约诊疗服务,让患者提前预判就诊时间,“踩点”就医。

  面对越来越多的突发性心源性猝死、心血管疾病等病例,他带领团队致力于推进公共场所配备AED设备,向群众推广普及急救知识技能;在全市大力推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建设,设立绿色通道。

  姜明常说:“在卫生健康工作岗位上,为党分忧、为岗尽责、为民服务,守护群众健康,是我责无旁贷的责任。”

  值班编辑 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