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武汉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迈向科技创新的新时代!”四位院士深情寄语武汉

新闻中心 > 都市圈频道 > 武汉

2024-06-28 21:05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记者 陈浩然 徐嘉潞

6月27日,“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主题报告会在光谷启动,并举办“武汉新城·世界光谷”专场报告会。曹文宣、桂建芳、丁汉、刘胜四位院士通过视频为报告会寄语,为武汉发展建言。

“筑牢武汉新质生产力的绿色本底,打造新时代美丽中国武汉样板”

曹文宣院士。长江网记者彭年 摄

“一瓢舀起两江水,半杯清茶三镇香。”中国科学院水生所曹文宣院士说,武汉地处古云梦泽,优于水而不忧于水。多年探索与实践中,武汉致力高质量发展、守住绿水青山的决心一直未变。

长江武汉段推出了一系列生态修复举措,有效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推进长江岸线生态修复。由曹文宣院士首倡提出的“十年禁渔”是长江生态修复的一个重要举措,“十年禁渔”启动以来,江豚时常出没,正反映了长江生物生存环境更加安全、食物链更加丰富。

“大江大湖塑造出的大城武汉,正扎实苦干、砥砺前行,推进长江大保护,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筑牢武汉新质生产力的绿色本底,打造新时代美丽中国武汉样板。”曹文宣院士说。

“武汉生态资源优势明显,是重要的‘蓝色粮仓’”

桂建芳院士。长江网记者彭年 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武汉生态资源优势明显,是重要的‘蓝色粮仓’,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最丰厚的自然基础。”中国科学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说。

当前,武汉正努力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在“长江大保护”“大食物观”的引领下,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必须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生产力持续发展,为中国和全球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重镇武汉,向新逐绿。大力培育发展绿色生产力,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是我们共期共创的未来。”桂建芳院士说。

“武汉已具备聚合高端人才的平台,这是把武汉的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的关键所在。”

丁汉院士。长江网记者彭年 摄

“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聚合人才的核心要素是高水平科创平台。”华中科技大学丁汉院士认为,武汉科教资源丰富,已经具备了高水平人才的培育平台,还需要继续着力打造高水平人才施展抱负的事业平台。包括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在内的国家级科创平台,就是武汉聚合高端人才的聚宝盆,也是把武汉的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的关键所在。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作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瞄准国家重大任务、行业重大需求,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为武汉、湖北乃至全国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助力武汉汇聚智慧力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武汉正加速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国家级创新平台集聚,原始创新策源能力加快提升,已汇聚顶尖科技人才,展现出强大的创新活力和国际竞争力。我认为,武汉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迈向科技创新的新时代。”丁汉院士说。

“武汉拥有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这是国家长期投入和资源布局的结果,时代也将赋予武汉新的创新使命。”

刘胜院士。长江网记者彭年 摄

“科研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引擎,产业转化是科研成果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实验室,在实践中了解产业需求。”武汉大学刘胜院士认为,武汉要加速实现科教人才优势向创新发展优势的转化,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

作为著名的科教大市,武汉拥有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这是国家长期投入和资源布局的结果,时代也将赋予武汉新的创新使命。“未来,我们将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积极发挥专家的辐射、引领和带动作用,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引领武汉光电子、微电子、电子力学等产业持续做大做强,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让‘三个优势转化’成势见效。”刘胜院士说。

(值班总编辑 陈志远 值班主任 陈琦 值班编辑 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