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60座充电站“下乡”,能源设计公司为绿色出行“续航”

新闻中心 > 都市圈频道 > 武汉

2024-08-13 17:39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讯(记者唐婕 通讯员胡郑黎)“现在好了,大家回家都能放心充电啦!”8月1日,武汉经开区军山街道蒲潭社区居民都兴奋不已。在小区新建好的新能源充电站前,社区工作者专程给武汉市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所属武汉能源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能源设计公司)员工送上了一面锦旗。

  据统计,作为项目设计、施工方,能源设计公司在26天内,完成了青山区、经开区多个乡村共计60座充电站的设计及安装施工,积极落实湖北省、武汉市农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能源充电站下乡“一村一桩、村村通”。

  经开区军山街道蒲潭社区送锦旗。通讯员供图

  突破施工条件限制

  26天“送电”60座

  随着新能源汽车加快普及,乡村公共充电设施需求量日益增大。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全力以赴助力乡镇振兴,7月3日,能源设计公司精心抽调经验丰富、专业能力过硬的骨干人员,组建了3支、40余人的实干项目团队,奔赴青山区、经开区开展农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施工条件复杂,是项目推进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在青山区高潮村,通往建设点位的道路狭窄,仅能容一辆车单向行驶,大型机械设备难以进入。

  项目负责人陈煦帆介绍,前期项目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多次深入现场考察,制定合理施工路线。“有的乡间小路不好开车,我们就步行进去,手里拿着测量杆,实时测量头顶的电线高度。”陈煦帆说,充分了解施工环境,安排适配的机械进入,确保了后期施工的顺利展开。

  截至7月28日,青山区、经开区共60座充电站建设高效完工,并陆续通电、逐步投入使用。整个设计、施工时间仅用了26天。

  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对基坑深度进行测量。通讯员供图

  创新施工节省10天工期

  最远链接40公里外乡村

  正式施工时,正值酷暑。一线建设者们顶烈日、战高温,项目管理团队采取了一系列科学管理与技术创新的措施,确保每一个充电桩的安装都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工期紧、任务重,项目部将任务分解细化至天,安排管理人员跟随各施工班组,随时汇报现场情况,并依据现场实际情况,灵活动态地调整施工部署。

  由于各建设地点分散,每个点位的基础混凝土方量较小,存在现场制作耗时、耗工等问题。陈煦帆谈到,项目采用了预制基础的施工工艺,提前在工厂里完成基础的浇筑再现场吊装,节约了建设成本,也省了约10天的工期。“青山区第二批共计26个充电站,仅用8天就建好了。”陈煦帆说。

  经开区凤凰苑社区,距离武汉市中心近40公里,是此次“送电”最远的地区。村民吴爹爹感慨:“过年儿女开车回来,终于有公共充电桩可以用了。”

  施工人员有序推进工作。通讯员供图

  设计施工一体化

  打通充电站“下乡路”

  “设计施工一体化,有效推动了项目高效建设。”分享26天的速度“秘籍”,陈煦帆感触颇深。

  据悉,设计施工一体化强调设计和施工各个环节的无缝连接。通过整合设计团队和施工团队,使其在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内密切合作。

  能源设计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持续将党风廉政建设与专项工作统筹推进,深入开展纪法教育宣传,以思促干。同时,充分发挥设计施工一体化的优势,有效减少了沟通衔接时间,让设计直接参与到施工中,现场问题现场解决。“例如施工中遇到地下管线干涉的问题时,管理人员与设计人员可以直接沟通,线上敲定方案,缩短了等待时间。”该负责人说。

  为绿色出行“续航”,加速振兴武汉市乡村新能源发展。一直以来,市能源集团公司所属新能投公司以投资运营为核心主业,积极有力地为能源事业注入强大活力。所属能源设计公司贯彻“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模式,切实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增强城市能源保障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服务民生的质量和成效,大力促进武汉市能源建设繁荣发展。

  新安装的充电站,让小区焕然一新。通讯员供图

  (值班总编辑 蔡早勤 值班主任 徐嘉潞 值班编辑 熊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