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袁惠文:打造都市田园梦,荒坡地蝶变4A级景区

新闻中心 > 都市圈频道 > 武汉

2024-10-25 18:29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记者 熊美琪 通讯员 陈荟艺 金梦梅

  10月24日,“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主题报告会农业农村专场在紫薇都市田园举行,空气中稻香弥漫,满是丰收的气息。这里曾经是一片杂草丛生的坡岗地,在武汉紫薇文旅集团创始人袁惠文的深耕下,现已成为国家级田园综合体。

  武汉紫薇文旅集团创始人袁惠文现场作报告。长江网记者彭年 摄

  袁惠文在报告会现场讲述了他返乡创业,将荒坡岗地打造成4A级景区,以实际行动推进乡村振兴,为家乡美好、村民幸福而奋斗的故事。

  三次创业,最终选择回归家乡、回馈家乡

  “我一定要闯出一条路来回报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报告会上,袁惠文分享了自己在这样一个没有山、没有水、没有任何旅游资源的荒坡岗地上创业的初衷。

  “32年前,我开始走上创业之路,迄今我已历经三次创业,每次都是在经营状况最好的时候跨界转型。最终回到家乡,投身农业,就是为了感恩家乡,回馈家乡。”袁惠文讲述,他在1992年开始走上创业之路,凭着一身手艺做起了五金装饰装潢。正当他做得风生水起时,却在人们的一片诧异声中办起了塑料制品厂,专门为郑州日产、神龙汽车做配套。正是此次转型,让他积累了大量资金和管理经验,为自己日后回归家乡、拓展农旅版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袁惠文现场作报告。长江网记者彭年 摄

  “乡亲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种植传统的棉花、小麦、水稻为主,祖祖辈辈过着清贫的生活”,这是袁惠文记忆中的乡村生活。袁惠文说,让他印象最深的是过完春节以后,年轻人要外出打工,村里的小孩抱着准备外出打工的爸爸妈妈的大腿不放,大人眼睛里也泛着泪花的场景,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当时,他就暗暗发誓,一定要闯出一条路来回报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让乡亲们都过上跟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景区在全球首创植物编织“百家姓”,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2006年,袁惠文带着多年创业的积蓄,回乡流转了500余亩“坡岗地”,开始创建花卉苗木基地。

  随后几年,回乡扎根的袁惠文借助“新花城”建设和赏花游热潮机遇,再次扩大种植面积,建设了“紫薇都市田园”景区,通过创新植物编织,将其打造为国内首家融入植物编织文化和艺术的4A级景区,在全球首创植物编织“百家姓”造型字,实现了从苗木种植到农文旅融合的转变。(如下图)

  植物编织“百家姓”造型字 武汉紫薇文旅集团 供图

  “为了更好地推进项目建设,我们返聘了村里的老书记,通过老书记帮忙做村民的工作,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袁惠文介绍,在紫薇田园综合体建设过程中,项目区域内的7个行政村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350多户农民自愿入股,将原来抛荒散乱的近3000亩土地,通过村集体土地合作社规范有序流转,统一经营管理,盘活闲置土地,同时还成立了劳务合作社、机械合作社。相比合作社成立之前,农民每亩土地的年纯收入增加了415元,村集体年收入增加22万元。

  紫薇都市田园。武汉紫薇文旅集团 供图

  “我们还特别注意吸纳周边的贫困户,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和就业培训。项目实施后就有一位袁师傅在我们这边务工,相比于自己耕种小块土地,他不仅能得到工资收入,还能获得土地流转收入,年纯收入增加了2万元。”袁惠文说,从2014年开园至今,园区累计接待游客685万人次,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让老百姓、村集体共享发展成果。

  深入探索“联农带农”机制,打造三产融合“新样板”

  2023年,在多方联合指导下,紫薇文旅集团依托国家农创中心水稻品种示范基地建设,通过“四新四化”建设,探索了优质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模式科技示范推广,并打造推广了“武湖”大米品牌,目前年产量超200万斤,助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紫薇花溪戏水摸鱼。武汉紫薇文旅集团 供图

  袁惠文介绍,紫薇文旅集团还利用长江新区仓埠街道区域内丰富的水资源和森林资源,改造原有的废弃鱼塘、水坑、滩涂,请专业设计团队打造湿地樱花园等各类湿地景观,积极创建和美乡村示范样板。

  据统计,2023年,紫薇文旅集团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节庆活动吸引游客120万人次,并通过电商和直播推广农产品,销售额达1100余万元,拉动消费7000万元。

  稻田研学。柳双成 摄

  “我们将坚持以农为本,围绕‘一产做靓,二产做强,三产做大’的发展目标,全链与强链共建,打造‘三产’融合新样板。”袁惠文表示,紫薇文旅集团将继续探索“稻田+”产业模式,推进“农业+旅游研学”深度融合,依托区域内的紫云英生态绿肥实验,建设稻田观赏景观带,打造华中地区首个水稻公园;依托“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深入探索“联农带农”机制,“为家乡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贡献力量”。

  (值班总编辑 陈志远 值班主任 陈琦 值班编辑 赖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