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六同”恩爱夫妻用行动诠释生命里幸福最强音

新闻中心 > 都市圈频道 > 武汉

2024-12-03 17:24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通讯员 周钢

  12月2日,每月一次的“家庭夜话”在陈春华家举行,主题是“又到年关,大家如何交好今年的成绩单”。全家五口全员到齐,“夜话”温馨而和谐。

  陈春华首先开腔,他细数了自己的健康条码、参加了多少次公益活动、发挥了多少余热等等。他的妻子、儿子、儿媳、孙子都一一报上了各自的成绩单。

  幸福需要大家来共同维系,“家庭夜话”就是一起沟通,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形式多样,有时在餐桌上边吃边聊,有时在客厅里,边吃水果边聊天;有时在公园里,开心愉悦地述说着心里话。有事说事,无事说些开心的建文,有长辈的关爱唠叨,有小两口工作的迷茫,有孩童的成长故事。“家庭夜话”就是幸福的调色板。

  幸福是什么?它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生活中真切可感的美好旋律,时而激昂,时而舒缓,编织成生命里华彩乐章。

  “幸福”在武汉市发改委退休干部陈春华的理解中是邻里和睦、家庭和美、社会和谐,为此,陈春华带领家人一辈子用行动诠释生命里幸福最强音。

  夫妻有六个相同,婚后43年没红过脸

  人生就是有那么多机缘巧合。陈春华与妻子邓萍有“六同”,生日相同、同一街坊、上学同班、下乡同组、同样爱好、同一心愿。

  上世纪1955年6月某一天,随着两声哇哇的啼哭声,陈春华和邓萍在同一天出生。

  那个年代都是就近上学,陈春华和邓萍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小学和中学的同学,结伴同行,一起探讨知识的海洋;回到家里一起踢毽子、一起玩“过家家”游戏也是家常便饭。

  1972年4月,俩人初中毕业后又同时下乡插队,被分到同一小组。陈春华是个上进、正直、活泼、开朗的小伙子,重活、累活他总是主动请缨,帮助邓萍破解了很多难题。

  1976年底,陈春华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出发的一大早,邓萍跟着接兵车来到火车站为陈春华送行,邓萍第一次伸出右手。“但愿你不忘初心,在部队建功立业。”邓萍笑眯眯的红着脸说道。“你放心,一定不负厚望。”陈春华紧紧地握着邓萍的手激动地回答道。

  陈春华参军后,邓萍也顺利地考上了武汉师范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某中学担任音乐老师。在那个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年代,女孩20岁家中就开始催婚,已经23岁的邓萍已经被家里催婚多年,没成功的主因是她心里有杆秤:“嫁人就要嫁像‘华子’(陈春华的小名)这样的人”。

  毕竟是街里街坊的,双方家长都熟悉身边的孩子,1979年底,陈春华第一次回家探亲,得知邓萍喜欢“华子”,在同学的撮合下,两位年轻人有了新进展。

  当年电影院里正在热播《不是为了爱情》,同学为他俩准备了“牵手”的电影票。两人第一次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他们的心被电影故事所吸引,看到荧幕上一对新人拥抱的场面,俩人不禁面面相觑。“认识这么多年了,我们能否深华一下?”还是陈春华先开腔。“早就该这样了!”邓萍含羞地说道。陈春华伸出右手,邓萍敏捷地伸出右手,十个手指紧扣在一起,就像两颗心紧贴在一起。电影结束了,观众都走完了,他们还坐在原位久久不愿离去,攥得紧紧的十个手指上面还紧贴着两只温暖的手,好像在诉说着:“今生今世我们永远不离开!”从此,两人进入了甜蜜期。

  1980年底,陈春华退役回到了武汉工作。次年4月,他俩步入了婚姻殿堂。

  陈春华在部队养成了用心想事、主动干事、担当处事的作风,回到地方后,他没有丢掉这种作风,持续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岗位上,从企业普通员工干起,一直干到企业党总支书记、政府部门科长、副处长、处长、副局级领导。

  邓萍在中学当老师干了一辈子,他告诉记者,自己一辈子的心思就用在两个地方,一是做好一名合格的老师,再就是辅助丈夫当好贤内助。

  “我们结婚43年来,从未吵过嘴、红过脸,一直恩爱如初。”陈春华告诉记者。

  街坊里的好邻居,不是亲人胜亲人

  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有一种幸福,它并非局限于个人的小情小爱,而是如暖阳般普照大地的大爱。

  大爱,让人们跳出自我的小圈子,去感受与更多人、与整个社会紧密相连的温暖。它不求回报,却在不经意间给予人们最深沉、最真挚的幸福体验。因为在给予他人爱与帮助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找到了灵魂深处的那份安宁与满足。原来,有种幸福叫大爱;这种情不是亲人胜亲人。  

  邻里情亦是奏响幸福最强音的重要弦索。真正的朋友,是在你迷茫时为你指引方向的灯塔,是在人们困境中毫不犹豫伸出援手的依靠,一起克服困难,这种邻里情如同跳跃的音符,奏响了幸福的乐章,让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再孤单。

  陈春华和邓萍居住在武汉江岸区花桥街一个老旧小区里,八层楼没有电梯,四楼以上自来水需要增压泵供水。每当水电故障的时候,他的家门都是敞开的,没水的邻居都来他家提水,或者来他家淘米洗菜,甚至洗澡,夫妻俩从未有怨言。

  小区里道路破损修复、楼道里的卫生打扫、躺平的路边自行车扶正等,都有他的身影。

  家住陈春华楼上六楼的刘大爷告诉记者,陈春华是个热心好邻居,只要他在家,他的家门总是开的,只要楼道里有走路声,他都会出来看看,以便帮邻居搭把手,帮搬一下东西,或拿个板凳让邻居歇歇脚。

  “虽然我们只是邻居,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今年75岁的刘爹爹说。

  儿媳有个好榜样,共享幸福的味道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都饱含着无尽的爱。清晨,阳光洒在厨房,母亲忙碌的身影在灶台间穿梭,为一家人准备营养丰富的早餐,那热气腾腾的食物散发着家的味道,是幸福的初始音符。夜晚,一家人围坐在客厅,分享着一天的喜怒哀乐,孩子的欢声笑语、夫妻间的轻声细语,共同谱写出和谐的家庭交响曲。在这方小天地里,无需华丽的舞台,也无需高超的演奏技巧,爱的共鸣便是幸福最强音的坚实根基。

  陈恭是陈春华和邓萍的儿子,他介绍,父母就是自己的榜样,他们激励我奋勇向前,鼓舞我努力前行。他们经常告诫我们,年轻人幸福的味道是要以工作和事业为中心,要以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会和谐为根本,这才是幸福的味道。

  “我们家的幸福味道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榜样的力量如同一面战鼓,激励着我和妻子不断追求卓越,向着更高的山峰攀登,共享幸福的味道。”陈恭激动地说。

  陈春华的儿媳陆研希告诉记者,陈家这个大家庭就是一个家风很正的家庭,是一个非常和睦的家庭。“自从我嫁到陈家以后,我的公公婆婆一直就把我当亲生女儿一样对待,我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这个家庭的亲切亲人和睦,我也会把这种家风一直传承下去。”陆研希说。

  孙子心中的追求,让幸福续航远行

  在家庭的温暖港湾中,孙子那澄澈的眼眸里,闪烁着独特的追求之光,宛如星辰指引着幸福之舟续航远行。

  陈哲骁是陈春华和邓萍的孙子,陈哲骁告诉记者,自己的追求,是对知识的炽热渴望,是对幸福的向往。

  陈哲骁有着无畏的勇气与坚韧。今年读六年级的他在科学的天地里遨游,好奇地拆解着自然的密码。这份对知识的执着,让他的内心世界日益丰盈,也为家庭幸福注入了积极向上的活力。

  学骑自行车摔倒时,他抹去泪水,毅然再次踏上踏板;在学业上遇到难题,他紧皱眉头,反复思索直至攻克难关。他的每一次努力与坚持,都如同为幸福之舟加固船桨,使其在生活的海洋里破浪前行,不惧风雨。

  “爷爷奶奶经常告诉我,儿童要以身心健康为本,要以学习为中心,要有助人为乐的初心,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这样才有幸福的童年。”陈哲骁坚定地说道。

  孙子心中的追求,恰似熠熠火炬,照亮了家庭幸福之路,让幸福的航船在岁月的长河中,稳稳续航,驶向无尽美好的远方。

  “我们这个幸福家庭来之不易,这与陈春华带头担当是分不开的,与全家人聚力有为也是密切相关的。”邓萍激动地说。

  陈春华告诉记者,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会和谐,三者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家庭的幸福为邻里和睦奠定基础,邻里的和睦又为社会和谐添砖加瓦,而社会的和谐则如保护伞,庇佑着一个个家庭的幸福与安宁。当这一切都完美地呈现在生活中时,我们方能深切地体会到,这才是最纯粹、最持久、最值得珍惜的幸福。

  他表示,他们全家将持续用行动诠释生命里幸福最强音,感受家庭的温暖、友情的珍贵、奋斗的价值以及社会的美好,将这些幸福的音符一一收集,汇聚成属于自己的幸福音符,让它在生命的长河中永远回荡,奏响一曲曲动人心弦的幸福之歌。

  值班编辑 代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