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唯一草原风情景区木兰草原骏马驰骋。
从市中心驱车,一路向北,驶向木兰故里。经前川中环线上火塔线进入黄陂区王家河街道,每到一个路口,抬头都能看见木兰景群各大景区引导标识。
在这片154.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山林秀丽神奇,水流蜿蜒灵动,白龙山、栖凤山、卧虎山三座灵山从东向西依次横亘,滠水河、长堰河由北向南纵贯全境。
按照黄陂区“九大行动”和“9+2”重点产业链工作部署,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优势,王家河街道聚力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持续擦亮“木兰游”品牌,培育出5个国家3A级以上景区,打造以草莓、蓝莓、葡萄等为主的18.5公里休闲采摘带,引进以天健农业、华丰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龙头企业40余家,形成以休闲旅游业为支柱、特色种植业为主导、龙头企业为支撑的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为黄陂奋力打造超大城市近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样板贡献王家河力量。
■ 一条街道全域皆景 5个国家3A级以上景区集聚
抬头,是一望无际的湛蓝天空,低头,是辽阔无垠的草原。远处,群马奔腾而过,洁白如雪的蒙古包点缀其间,刹那间让人仿若置身真正的蒙古草原。即使是冬日,木兰草原景区仍吸引着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
“来了很多次了,”正在布置露营装备的游客肖雅红感叹,“感觉整个人都被大自然包围了。孩子喜欢这里的开阔,我和丈夫也很享受这份宁静。”
木兰草原景区总经理聂权介绍,父亲是本地人,白手起家做大建筑生意,为了改变老家的贫困,父亲回乡投资,准备办一个养牛场。
“草都种上了,为什么不打造一个独特的草原景区?”在区政府和王家河街道的建议下,主打草原风情的木兰草原景区2007年开园,成为华中地区唯一以草原风情为主题的景区。
2014年,木兰草原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经过10余年发展,如今景区单日客流量最高达5.3万人次,年客流量260万人次,年收入2.3亿元,带动周边1600余村民就业。
随着木兰草原的成功,木兰水镇、木兰胜天、野村谷、木兰玫瑰园等景区先后在王家河成长壮大。其中,前三家获评国家4A级景区,木兰玫瑰园获评国家3A级景区,形成“一街5景20A”的独特景观。
木兰玫瑰园千亩玫瑰盛开成海。
今年国庆期间,街道牵头推出五大景区“一票制”旅游套餐,游客只需花费100元,即可游玩街域内所有国家3A级以上景点。活动一经上线,备受游客欢迎。
依托5大景区,王家河街道成功串联起125家农家乐、70余家民宿、30余家采摘园、5个旅游驿站,形成“全域皆景”,年吸引游客4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亿元。
■ 一条公路果香四溢 30余家果园“采摘忙”
12月8日,王家河街道火塔公路沿线的“木兰红”草莓基地大棚内,一垄垄绿油油的草莓苗绿意盎然,新挂的果子已经泛红,再过七八天,即将迎来丰收季。
武汉晨捷熙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俊介绍,“木兰红”草莓基地种植的品种以红颜奶油草莓为主,相较于普通草莓,这个品种个大、饱满、甘甜,去年便受到游客广泛好评。
王俊说,2019年他从北京回到黄陂老家创业,如今草莓种植面积已扩大至542亩,是阿里巴巴、盒马鲜生、中化集团指定种植基地。
“参照往年情况,采摘季都是游客爆棚,再加上电商售卖、网络直播带货,忙都忙不过来。”王俊笑着说,目前基地年产草莓及其他果蔬1000多吨,年销售额1800万元左右。
相较王俊,叶玉波到王家河发展采摘业时间更早。2012年,他和朋友舒帮富一起,到高炉钱村承包500多亩山地,种植柑橘。
叶玉波介绍,眼前这片500多亩的山地上,种植着爱媛38号果冻橙、金秋砂糖桔、美国糖桔、泰国柚子等多个柑橘品种。
“从每年的10月底到次年的2月底,这里都有各种柑橘可以采摘。”
借助景区带来的巨大游客量,王家河街道沿火塔公路打造以草莓、蓝莓、葡萄、无花果、黄桃、翠冠梨为主的18.5公里休闲采摘产业带,总面积3000余亩,种植大棚面积900余亩。其中草莓面积1300亩、葡萄300亩,其他各类水果1400余亩,形成以优质水稻、蔬菜和水果种植为特色的农业产业格局,带动就业2000余人,销售收入近亿元。
王家河街沿火塔公路打造以草莓、蓝莓、葡萄为主的18.5公里休闲采摘产业带。
为方便游客采摘,王家河街道还积极筹措100余万元资金,在火塔沿线新建特色木屋售卖亭35间,新建临时停车位35个,提升游客采摘体验感。
■ 一批“新农人”返乡逐梦 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潮流
12月7日,王家河街道的九曦生态农场中,发货基地处,纸盒摆放一地,工人们正忙着将不同种类的蔬果装入其中。早上10时,快递员准时到达,将打包好的食材运输到武汉各地,市民当天即可吃上新鲜的有机蔬果。
九曦生态农场负责人潘均是名“80后”,此前从事航海工作,2017年返乡经营生态农场。经过7年发展,如今九曦农场稳定客户达到400余人,年销售额150万元。
在王家河,一批像潘均一样的“新农人”返乡创业就业,他们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模式推动着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
“新农人”潘均在农场的菜地中给众人讲解物理灭除病虫害。
武汉华丰聚生态发展农业公司总经理邹胜华,是王家河最早一批回乡的大学生。
2008年,回乡探亲的他看到家乡大量土地抛荒闲置,下定决心回乡再创业。“看到田地荒了,觉得很可惜,就想回来做点事,带动乡亲们把土地合理利用起来。”
12月3日,走进华丰聚生态农业园,技术员正加紧投放最后一批鱼苗。
邹胜华最新研究的设施渔业水产养殖模式,是一种新型的零排放陆基圈养模式,已陆续投放300多万尾鱼苗,其中包括不少银鳕鱼、圆吻鲴等高价值特色水产品,具有节约水资源、造价低、单体养殖面积大、成鱼率高等特点,成为黄陂区设施渔业发展的样板。
经过多次转型升级,华丰聚生态农业园实现年出产成鱼140万斤,年产值近3000万元。公司的壮大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2000余人次。
此外,武汉晨捷熙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俊、武汉市黄陂区绿盛洁家庭农场负责人周盛、武汉美人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胡德文等一大批洋溢着青春气息的“新农人”活跃在王家河这块绿色发展热土上。
“新农人”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生力军。王家河街道负责人表示,街道将充分发挥都市近郊优势、生态资源优势和木兰文化优势,以产促农、以旅兴农,推进乡村振兴走在前列,以实际行动绘就农业农村转型升级新篇章。
(刘庆乐 李雁楚)
值班编辑 赖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