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DeepSeek创始人就是年轻人,代表委员建言大学生留汉:构建创新生态以产业留人

新闻中心 > 都市圈频道 > 武汉

2025-03-10 08:12 来源: 九派新闻 ,九派新闻
【字体: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近年来,武汉加快推动武汉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持续实施“学子聚汉”工程,近三年留下高校毕业生96.8万人,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武汉高质量发展汇聚起磅礴的青年人才力量。

  目前,武汉有90多所高校,超130万在校大学生,如何留住更多青年人才,考量着城市治理的智慧。

  武汉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提出,强化就业创业帮扶,举办“春风行动”等各类招聘活动600场以上;扶持毕业5年内高校毕业生和在校生的优秀创业项目300个。

  全国两会期间,在鄂全国人大代表和住鄂全国政协委员就“大学生留汉”这一话题,积极建言献策。

  满足核心诉求,立足长远,敢于投入

  全国政协委员童金南。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术委员会主任、地球科学学院教授童金南表示,每年毕业季都会跟学生交流,了解他们找工作最看中什么。他认为,要留住大学生关键在于满足其核心诉求。

  “我分析整理大学生就业的诉求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待遇,再一个就是生活条件。他们会考虑工作待遇怎么样,能不能生活得好一点,将来结婚能否买得起房……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需求。”

  童金南称,从2017年开始,武汉启动“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涵盖落户、安居、创业等政策,效果也很明显。

  童金南认为,要立足长远,敢于投入。年轻人代表着活力,“留住一个人,将来就是一家子在这里生活,他们要消费、创造价值”。

  童金南建议,还要关注高层次人才问题,要结合地方发展需求、学科结构、专业特性等,健全完善人才评价机制,留住真正基础好、有潜力的人才。此外,要善于用才,构建创新生态,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营造允许试错、鼓励创新氛围。

  营造创业就业氛围,年轻人带动年轻人一起创

  全国人大代表蔡玲。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秘书长蔡玲认为,一座城市是否能留住人才,有两点很重要,一是有就业机会,二是能成就事业、拥有创业机会,同时还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

  “武汉有众多高校,每年都有很多毕业生,这是非常宝贵的资源。高校是人才的聚集地,武汉要充分利用独特的科教优势,为年轻人才提供创业机会和浓厚的创业氛围,这样可以带动一群人留下来。DeepSeek的成功对我们启示很大,其创始人就是年轻人,也带动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创业。武汉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成长工作、生活和人文环境。”蔡玲说。

  近年来,湖北武汉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构建了以1家国家实验室、10家湖北实验室、8个大科学装置、16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525家新型研发机构为主体的科技力量矩阵。蔡玲认为这些将成为吸引高端人才留汉、集聚创新资源的重要保障。“我去过其中一些地方调研,亲眼看到了武汉科创发展的成效,非常受鼓舞。”蔡玲表示。

  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以产业留人

  蔡玲认为武汉要大力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吸引更多民企落户武汉,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武汉乃至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从而吸引人才留下来。

  全国政协委员胡仲军。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湖北省委会主委胡仲军也持类似观点,他曾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等高校任职多年,和大学生朝夕相处。“站在大学生的角度,如果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岗位,为什么不留在武汉呢?”

  胡仲军称,武汉正在大力推行“大学生留汉工程”,有很多人才优惠政策,也取得了成效。大学生愿不愿意留下来,关键还是要看产业发展情况。北京、上海以及珠三角这些地区之所以吸引那么多大学生,就是有相关产业。归根结底,还是要以产业留人。

  全国人大代表冯丹。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冯丹表示,现在毕业后留在武汉就业的学生比往年多很多,这和整个湖北武汉出台的一系列举措有关。武汉一些大企业和很多成长型企业的发展态势,让大家感觉到整个就业环境的生态在良性地、蓬勃地发展,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留在武汉。

  (九派新闻特派记者武菲菲 黄家樑 龚凌蔚 杨冰钰 彭茸雯 李恺)

  【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