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记者熊美琪 通讯员杨雁 周茜) 重庆卤鹅、恩施合渣、宜昌凉虾、上海四喜风糕……4月2日,2025年“我是长江的孩子”国际儿童图书日云上嘉年华线下活动在武汉市江岸区长春街第三小学举行,线上活动以直播形式同步开展,长江流域各地特色传统美食一一呈现在小朋友们眼前,创新诠释“舌尖上的阅读”。据统计,本次活动直播观看人次达152万。
线下活动现场。长江网记者熊美琪 摄
本次活动由武汉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联合长江流域共18城公共图书馆共同打造,共庆国际儿童图书日,同时也是本年度“我是长江的孩子”系列阅读推广活动的开端。活动现场,“我是长江的孩子”少儿阅读推广联盟年度系列活动启动,将以“读长江故事 做文化传人”为主题,开启贯穿全年的阅读推广活动。
“我是长江的孩子,让我们倾听彼此的声音……”上午9时,来自长江流域18个城市的稚嫩童声通过云端传来,18个城市同步发起主题快闪,在特色阅读空间齐诵“倾听彼此的声音”,形成“长江文化接力”。活动中,重庆非遗卤鹅制作与京剧才艺同台展演、上海四喜风糕非遗技艺与绘本《金绣娘》跨界对话等18组“美食+童书”创意组合,将长江流域饮食文化转化为可触可感的阅读体验。
孩子们认真观看美食研学视频直播。长江网记者熊美琪 摄
“第一次听说石头还能被做成一道菜!”长春街第三小学四年级(1)班学生徐启诚说,秭归的特色美食“嗦丢儿”令他印象深刻,以后想到沿江各个城市尝一尝当地美食,同时也会通过网络将武汉特色美食推广给其他城市的小朋友。
武汉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馆长田清泉表示:“一碗藕汤、一块麻糖,都是打开文化密码的钥匙。我们希望通过童书与传统美食文化的融合,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扎根童心。”
长春街第三小学学生带来合唱《祖国有我》。长江网记者熊美琪 摄
线下活动现场,长春街第三小学学生带来课本剧《诗说黄鹤楼》,以诗词为引,再现“昔人已乘黄鹤去”的千古意境;合唱《祖国有我》则用清澈童声唱响文化传承的当代宣言。该校校长文小勇介绍,这些节目筹备历时两个月,学生通过查阅地方志、走访老艺人等方式,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艺术表达。
美食童书分享环节,孩子们上台互动。长江网记者熊美琪 摄
活动期间,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向武汉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捐赠了“空中红色书屋”数据库及三台红色智慧多媒体机。据悉,该数据库收录了5000余册红色经典读物,未来将通过网络覆盖武汉25家薪火书屋及1000个数字阅读服务空间。该基金会代表表示:“用数字技术让红色故事走出图书馆,是新时代文化传承的重要突破。”
2025年国际儿童图书日云上嘉年华活动海报。通讯员供图
“这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田清泉介绍,2024年,武汉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联合长江流域38个公共图书馆共同成立了“我是长江的孩子”少儿阅读推广联盟,目前该联盟已扩展至42个成员。本次“国际儿童图书日云上嘉年华活动”拉开了今年联盟活动的序幕,未来各馆还将一起共享更多的少儿阅读推广资源,共同宣传长江文化,让长江文化深植孩子们的心中。
(值班总编辑 王雪 值班主任 陈琦 值班编辑 吕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