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记者李沁雪 通讯员田野) “湖北作为长江干线流经里程最长的省份,肩负着‘长江之腰’的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双重使命。”近日,长江经济带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湖北经济学院召开,湖北省经济学会会长邹德文以生态治理、黄金水道、产业转型、科技创新、未来战略为框架,强调统筹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以科技创新驱动实践突破,让长江成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气。
湖北省经济学会会长邹德文发言。通讯员 供图
“万里长江展新颜,一江碧水映初心。如今的长江经济带,不仅重现了‘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的生态画卷,更肩负起新时代国家战略使命。”邹德文指出,湖北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占据关键地位,其发展路径的探索,对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从“长江之痛”到“长江之美”,湖北用行动破解了“化工围江”难题。邹德文介绍,湖北在全国首创“流域综合治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将全省划分为长江干流、汉江、清江3个一级流域和16个二级流域片区,明确流域综合治理的“底图单元”,确定“负面清单”,从源头做起,治山理水,系统治理、统筹发展。
“2025年最新监测显示,此举使跨界断面水质达标率提升至95.3%。”邹德文强调,这一数据的背后,是湖北在生态保护领域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的成果,更为后续产业升级筑牢了生态根基。
数据显示,2024年,长江干线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40亿吨大关,稳居世界内河第一位。新中国成立初期,长江干线货运年吞吐量约400万吨。1983年长江干线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2007年突破10亿吨,2019年突破30亿吨。邹德文表示:“江海联动,陆海呼应。长江航运成为‘双循’环的战略要道,‘黄金水道’运送的不仅是货物,更是发展动力。”
“如今,长江航运正借助数字技术与绿色航运的深度融合,实现能级的跨越式提升。”邹德文说,目前多式联运网络不断完善,沿江18个港口实现铁路进港;智慧航道建设全面升级,电子航道图覆盖率达100%,5G信号实现干线航道连续覆盖,船舶通行效率提升40%;绿色航运加速转型,三峡枢纽年减排二氧化碳超200万吨。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让长江母亲河成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气。” 邹德文在总结中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湖北正积极推动 “生态颜值”与“经济价值”的双向转化,奋力书写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荆楚答卷。
(值班总编辑 王雪 值班主任 徐嘉璐 值班编辑 李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