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连风吹过耳畔的声音都格外清晰,真该早点来医院!”近日,40岁的张先生(化姓)因持续十余天耳内异响,前往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经耳内镜检查,医生在其左耳鼓膜表面发现一只活体猫螨虫,并成功将其取出。
张先生回忆,4月下旬起,他左耳开始出现"沙沙"异响,起初以为是工作疲劳引发的神经性耳鸣。自行服用营养神经药物后未见好转,5天后症状加重,耳内频繁传出类似指甲抓挠鼓膜的刺耳声响,并伴有灼热感,严重影响睡眠。
“那种感觉就像是有人24小时在耳道里‘施工’,每次翻身都疼得钻心。”张先生描述。
接诊的耳鼻喉科主任罗轶通过耳内镜检查发现,一只米粒大小的白色蠕形螨正以每分钟0.5毫米的速度在鼓膜表面爬行,足部倒刺造成鼓膜上皮多处微小损伤。经冲洗操作,医生成功清除了异物。
耳内镜下清楚地看到一只米粒大小的白色活体蠕形螨。
罗轶分析,此次感染与张先生家中饲养的两只猫有关。他指出,耳道内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为螨虫繁殖提供了理想环境。“蠕形螨虽生命周期仅14天,但单只雌虫一次可产卵30~50枚,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罗轶表示,螨虫活动不仅会造成机械性刺激,其排泄物还可能诱发外耳道炎,严重时可导致鼓膜穿孔甚至感染性休克。
罗轶提醒,出现耳鸣、耳闷、耳内异响(尤其是“沙沙”“抓挠”声)、持续性瘙痒、分泌物异味时,切勿自行处理,应及时就医。建议养宠人士定期为宠物驱虫,接触宠物后注意清洁,使用75%酒精棉片清洁耳廓及耳道口,避免让宠物爬到枕头和床上来。
武汉首个!
“咋诊”智慧健康服务平台上线
↓点击海报一键直达↓
或打开微信小程序搜索“37度里 咋诊”
(来源:37度里丨长江健康融媒出品)
【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