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黄旭华院士今日在家乡广东汕尾安葬

新闻中心 > 都市圈频道 > 武汉

2025-06-29 11:20 来源: 极目新闻
【字体:

  此生属于祖国,此生属于核潜艇,此生无怨无悔!6月2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的骨灰在家乡广东汕尾红海湾畔安葬,长眠于抗日英烈陵园旁。

  今年2月6日,黄旭华院士在武汉逝世,享年99岁。黄旭华出生于广东汕尾,少年时期因战乱背井离乡,晚年,他多次回到汕尾省亲,还曾公开表示“以家乡为荣”。“回故乡”是黄旭华院士的生前遗愿,而今,这位将毕生献给祖国深蓝事业的功勋科学家,终于回到了生养他的土地。

  红楼前追思

  “此生属于核潜艇”伴他身侧

  9时,人们在黄旭华院士少年时代求学成长的红楼前举行了追思仪式。现场,黄旭华院士的遗像摆放在红楼大门前,黄旭华院士家人和生前同事、好友以及家乡干部群众、师生代表一起深情回顾了他的一生。随后,大家一起进入红楼参观纪念黄旭华院士生平事迹展。

  在红海湾经济开发区抗日英烈陵园旁,三角梅簇拥着黄旭华院士墓,墓地四周松柏苍劲挺拔。“此生属于祖国,此生属于核潜艇,此生无怨无悔”——这句黄旭华院士对自己人生最凝练的剖白被镌刻在墓碑背后的石头上。

  墓碑旁也静静摆放着两块石头,一块镌刻着黄旭华院士亲自参加核潜艇深潜试验成功后亲笔题写的诗句,另一块镌刻着黄旭华院士的生平简介。

  10时,骨灰安放仪式开始。亲属代表擦拭墓碑后,将黄旭华院士的骨灰安放进墓穴。参加仪式的人员向黄旭华院士墓碑行三鞠躬礼,并敬献鲜花。

  故里回访

  家乡热土镌“深潜”印记

  1926年3月12日,黄旭华出生于广东汕尾红海湾畔的田墘镇(现为“田墘街道”),并在这里成长求学。6月28日,极目新闻记者回访黄院士家乡汕尾,发现这里处处还留存着黄院士曾经的痕迹。

  一进入田墘街道,便能在路口看到一块上书“田墘——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故里”字样,还画有核潜艇模型图样的醒目标志牌。深入街道中心地带,有一栋独特的二层红色建筑——红海湾田墘红楼,前称“白沙学堂”,黄旭华曾在这里求学。在红楼门前的大树下,展示着一块黄旭华题词的“英烈精神永存”石刻牌匾。

  住在红楼附近的乡亲们,都熟知黄旭华的事迹,“黄院士的父母是医生,他出生在田墘,我们本地人都知道黄院士研制核潜艇的故事。”其中一位爷爷告诉记者,2022年黄旭华返乡探亲时,他曾到现场见过一面,对黄院士印象深刻,“黄院士人很好,他对国家贡献很大。”

  在田墘红楼正对面,坐落着白沙中学,这里曾是黄旭华的母校。记者看到,“白沙中学”的校名也是由黄旭华手书。

  白沙中学师生代表

  2017年,黄旭华将当时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部分奖金捐给汕尾中学和白沙中学两所母校。此后,他又在白沙中学设立“黄旭华奖教奖学金”,用来表彰教育事业中表现优异的教师和学生。

  黄旭华(图源:CCTV4)

  在故乡汕尾,他的精神也已生根发芽。华南师大附中汕尾学校的学生们对黄院士的事迹很了解。有同学告诉记者,该校学生都知道校内有个“旭华班”。

  今日的红海湾,涛声依旧。抗日英烈陵园旁,安卧着这位用一生践行“以身许国”誓言的科学家。

  有一种忠诚,穿越时空而不朽;有一种奉献,归于寂静而永恒。

  “黄旭华”这个名字,正如他研制的核潜艇般,永远深潜在中国精神的浩瀚海洋中。

  (来源:极目新闻)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