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这个地方,寸土生尺金!


3年新批工业用地1900亩,新供工业用地却达到了3700余亩;“旧巢”引“新凤”,6万多平方米的闲置厂房吸引投资18亿元……这是孝感国家高新区通过唤醒沉睡资源、释放发展空间带来的变化。
在2021年全省“亩产论英雄”集约节约评价中 孝感高新区实现“双超” 即超全省平均水平 超同类国家高新区平均水平
“在存量中求增量,在既有中求新生。”近年来,该区积极探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模式,在土地要素制约的情况下,坚持“惜土如金”,谋求“寸土尺金”,引领资源高效集约配置,助推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不负每一寸热土。
1800余亩工业用地从何而来—— 在存量中求增量
湖北领创智能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在一台高速激光切割机前,工人简单输入参数后,只见焊花飞溅,激光巧手“裁剪”,一只钢铁版的“冰墩墩”随即跃入众人眼帘。

湖北领创智能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在激光切割机上作业。
领创激光位于孝感高新区激光产业园。在过去长达7年的时间里,这里一直是黄鹤楼科技园(孝感)产业基地。2020年5月,这片450余亩的土地在回收后被重新出让,由孝感市高创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孝感高创投)接手,打造激光产业园。
土地是宝贵的资源,对于孝感高新区来说尤为珍贵。数据显示,该区火炬纳统面积为53平方千米,全国排名141位;规划总面积80.22平方千米,与襄阳、宜昌、荆门高新区的200、309.6和616平方千米相比,相去甚远。
“想要高质量的发展,当然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 市委常委、孝感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贺卫东表示,必须摒弃过去“以规模为王、唯数量论英雄”的导向,以单位产出为王,靠“质”论成败。
“
3年来
孝感高新区实现了逆势突破——
新批工业用地1900亩
新供工业用地却达到了3700余亩
多出来的1800余亩地,从何而来?
”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新分局局长孙晓清道出缘由: “都是‘挤’出来的闲置地。 这3年高新区新引进的工业项目中,四成以上是二次供地,闲置和‘批而未供’等存量土地成为工业用地的主要来源。”
为了让跑马圈地、坐等土地自然增值的收益模式成为历史,孝感高新区结合实际,通过行政、经济、司法等手段,累计收回闲置地、低效地1800余亩,“腾笼换鸟”逼出土地“含金量”。
什么样的“笼”该腾?换什么样的“鸟”?该区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工业用地管理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孝感高新区促进招商引资二十条措施及实施细则》等文件,以亩产论英雄,为好项目腾挪出发展空间,推动寸土生尺金。

湖北希欧激光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3年来,孝感高新区工业用地的亩均税收从12万元增加至21万元。以黄鹤楼科技园为例,在回收前,园区仅有3栋厂房;回收后,目前已建成厂房11栋,引进领创、希欧、吉事达等5家激光企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思路一转,闲置地变为激光产业聚集地。在孝感高创投招商部长石松看来,意义远不止于此。 “通过盘活闲置土地,老项目卸下了包袱,新项目顺利落地,还带动新兴产业发展,一举三得。”
25家规上企业因何而生—— 在既有中求新生
4月15日,位于汉光产业园内的湖北耐德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厂区一片繁忙。满载着生产物料的货车有序入厂;厂房内,技术人员忙着组装天然气压缩机,全力以赴赶制海外订单。

湖北耐德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人正在组装设备,赶制订单。
自去年11月投产以来,企业接到的订单总额超过5000万元,今年的订单已经排到了第三季度。孝感高新区商务招商局工作人员方德透露:“耐德的发展势头良好,今年产值有望达到2亿元。”
耐德集团历史悠久,深耕油气装备产业几十年,旗下能源装备企业是中国新能源及清洁能源装备领域全产业链的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耐德能源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精耕细作,国内外市场不断拓展,急需开辟新的生产基地。
去年8月,在多方考察后,耐德能源选择落户孝感高新区汉光产业园。除了优越的地理区位和优质的营商服务, 最为关键的是,园区内现有的厂房,刚好能满足企业“简单改造、快速投产”的要求。
汉光产业园内的7栋厂房,曾是湖北汉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生产扩能准备的。后因市场大环境影响,企业战略调整被迫停下扩能的脚步,导致厂房长期闲置。
面对土地资源“紧缺”与闲置厂房“沉睡”的现实矛盾, 2018年初,市高新区对辖区厂房进行了一次大摸底,推行“零土地招商”模式,按照“用好已建的、清理未用的、盘活闲置的”思路,一企一策,以收购、重组、租赁等方式对其进行“唤醒”,最大限度地盘活现有资源。
2018年,汉光科技将汉光产业园转让给孝感市高创投资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孝感市高创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成功吸引耐德、中清能等6家企业落户,总投资18亿元。6万多平方米的厂房也因此得以盘活。

孝感市高创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内,星期零项目已迈入进场装修阶段。
像汉光产业园这样“涅槃重生”的故事还有很多。3年来,孝感高新区利用闲置土地、厂房等资源引进项目35个,总投资136.5亿元,催生出25家规上工业企业。
30亿元产值如何撬动—— 在集约中求效益
可容纳1600人住宿、450人同时就餐,兼具购物、文化、健身等多元需求……对于许多配套还不完善的企业来说,孝感高新区东部产业园配套中心项目的建设,无疑是一大利好。
近年来,随着产业的发展壮大,各类企业不断入驻孝感高新区,形成规模聚集效应。为解决产业工人的“吃住行游购娱”等问题,该区拿出30亩地,谋划打造东部产业园配套中心项目,实现产城融合,集中为企业做好服务配套,帮助企业解决后顾之忧。
而那些后期落地、用地面积不太大的项目,则尽量向园区集中、向产业靠拢。目前,孝感高新区共有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光电子信息等五大产业园区以及协丰、高创等三大特色园区。按照“一个园区、一个园长、一套支持政策、一个管理办法、一个落地流程、一套决策机制”的工作模式,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和产业链聚集,释放“1+1>2”的叠加效应。

德玛吉7轴加工中心设备。
眼下,孝感高创光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坤伟正逐一联系园内企业,收集最新一批主材采购订单。
激光产业园内的企业,大多是初创企业,资金紧张。为帮助落户企业度过“尴尬期”,快速成长,孝感高新区利用孝感高创投的信誉和资金优势,成立子公司高创光电,帮助企业进行上游主材采购和下游产品销售,最大程度争取议价空间。截至目前,高创光电已帮5家企业代采订单17笔,涉及芯片、激光器、钢材等主材,总金额超600万元。
“在集约化服务企业的同时,高创光电还将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园区,加快推动激光产业集群发展,用3亿元的资金投入撬动30亿元的产值规模。”李坤伟介绍。
此外,孝感市高地创新企业加速器也拿出自己的高精尖机械加工设备,与创新型企业共享, 用“机时”换“工时”,既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投入,又解决了加速器内高级技工短缺的问题。

技术工人正在使用马扎克5轴加工中心做新产品研发和调整。
“去年我们借用了马扎克5轴加工中心,很快就实现了2个产品的研发定型,如今已拿到订单。”湖北希欧激光技术有限公司董事康华说。


来源:孝感日报 全媒体记者李琦 通讯员李海霞 彭方路
制作:石玲
出品:孝感日报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